洋学生“西游”记:山水相逢 和合共生
穿苗服、品莓茶、研习土司城、攀登张家界……来自摩洛哥、尼泊尔、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从长沙启程,趁着春分时节一路向西,在“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开启湖湘文化研学之旅。区别于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这群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洋学生“西游”之行不仅要在研学中拜师学艺,还得在完成各种文化与科技的“闯关任务”。
苗族姑娘银饰宛如星河点点,来自巴基斯坦的兰苑换上了特色民族服饰“穿越”到了大庸古城和张家界土司城。在这里,她将和同伴们沉浸式完成“第一关”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秘任务。张家界,为什么也称“大庸”?苗族和土家族有怎样的文化差异?行走在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中,洋学生们一边惊叹于榫卯结构的神奇,一边细细品味湖湘文化中别有韵味的篇章。“你看!阿哥阿妹欢快的摆手舞,跳出的不仅是圆圈舞步,更是‘和合共生’的中国智慧和精神符号。”兰苑兴奋地解开了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密码。
湖湘文化的神奇之处,还体现在与科技智能领域的深度融合。在张家界市中医院,土家保健疗法与现代医学科技相辅相成,让洋学生们感受了一次大开眼界的“中医style”——黄氏踩跷法,推拿技法以独特的脚法运力,施展中医正骨理筋的独特之处;“土家滚蛋”与“赶酒火疗”,更是让洋学生们连连惊叹;而“莓茶plus食疗法”则通过“舌尖上的魔术”呈现了药食同源的中式养生学。在七十二奇楼,土家族“蹦迪”、吊脚楼“ai”等极具网红、科技元素的民族文化呈现形式,仿佛将大家拉入了另一个时空。“逮起来咯!”夜幕下,来自摩洛哥的李军和苏丹籍留学生盖瑞随着音律,学起了当地特色非遗项目桑植民歌。
“当我们在电子地图搜索《阿凡达》取景地,就是眼前的这样!”张家界的“悬浮山”,是历经3.8亿年地质雕琢的自然奇观。这一次,洋学生们迎来了“西游”之旅的终极挑战——冲刺最高峰!由湖南广电举办的“湖南省首届登山大会”上,这群洋学生也成为5000余名参赛者之一,他们与中外登山爱好者齐聚峰林之间,以脚步丈量奇峰险壑,用汗水诠释“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在海拔1200米的黄石寨顶峰,洋学生将他们研学中所学运用到了实际,现场制作莓茶能量棒、艾草糯米团等极具当地特色的养生小零食,并免费分发给参赛者与游客,也跟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所感所思所得。洋学生们还与景区讲解员阿见、砂石画工艺大师秦自华亲切交流,零距离感悟山水背后的中国文化。“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之间,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我发现,在中国还有太多值得我去不断解和探索的故事!”来自斯里兰卡的雅妮告诉记者。
据悉,湖南中医药大学持续将湖南广电“芒果研学团”课程融入“一带一路”来华国际学生文化教育体系,并通过推出中华文化、湖湘文化、中医文化的主题“研学营”,让洋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爱好者、传播者。电广传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爱辉介绍,随着“240小时免签”等政策的出台,相信将有更多国际友人走进湖南,以不同形式的Citywalk来感受这片土地的热情与活力。(唐竟淳、郑凯鹏、王光洋)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