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赋能”为笔,谱写“智慧农业、高效发展”的“科技篇章”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因科技革命的浪潮焕发新生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论断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标定了航向。乡镇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沿哨兵”,当以“科技赋能”为突破点,在政策保障上精准发力,在人才培育上深耕厚植,在机制创新上敢闯敢试,让智慧农业的星火点燃田野希望,让高效发展的动能激荡乡村未来。
筑牢政策保障“压舱石”,激活智慧农业新动能 。 政策引领是科技兴农的“第一推动力”。要构建“靶向化”政策体系,围绕智慧农业装备购置、数字技术应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贴息等扶持力度,破解“农民用不起、企业不敢投”的困局。完善“全链条”服务机制,整合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资源,建立“项目申报—技术指导—风险防控”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智慧农田建设、物联网应用提供“保姆式”护航。更需创新“容错试错”制度,划定智慧农业改革“试验田”,允许在数据共享、土地流转等关键环节先行先试,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科技创新的“种子”。
构建人才培育“生态圈”,锻造科技兴农主力军 。 农民是科技应用的主体,更是创新转化的关键。要打造“阶梯式”培训体系,针对留守农民、返乡青年、新型主体等不同群体,开设“田间课堂”“云端学院”“夜校专班”,分层教授智能农机操作、电商直播运营、大数据分析等实用技能。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结对共建,让专家教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学员“在产业链上练本领”。创新“能人带动”模式,培育“科技示范户”“数字新乡贤”,通过“1+N”帮带机制辐射周边农户,让手机变身“新农具”、数据化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唯有让农民从“会种地”转向“慧种地”,科技兴农方能在乡土深处扎下深根。
打造融合发展“强引擎”,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科技的价值在于转化,更在于融合。要推动“数字技术+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实现精准播种、智能灌溉、病害预警的全周期管控,让“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拓展“互联网+农村产业”应用场景,发展订单农业、可视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构建从“田间到云端”的产销直通渠道,破解“优质难优价”的痛点。深化“科技创新+三产融合”路径,培育农旅文创、智慧康养、数字物流等复合型产业,让农田变景区、数据变资源、传统技艺变文化IP。更需构建“数字治理”新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农产品溯源,依托大数据平台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以科技之力重塑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古冶区赵各庄街道 王悦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