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实干”这个传家宝
新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年轻干部的成长坐标始终锚定在“干”字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干精神的时代价值。组工干部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更需深悟“实干是最鲜明的底色,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将“实干基因”融入年轻干部培养全链条,让“想为、敢为、善为”成为新时代干部最亮丽的名片。
将实干融入血脉,成为思 想品格 。 实干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更是年轻干部必须铸就的思 想灵魂。要筑牢思 想根基,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式”教育,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践中感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内涵。要锻造行动自觉,建立“一线淬火”机制,推动干部走出“材料堆”、扎进“矛盾窝”,在防汛抗旱、征地拆迁、产业振兴等“硬仗”中锤炼思 想判断力、思 想领悟力、思 想执行力。更需以制度固本,将“实干指数”纳入干部思 想素质考察体系,把“脚上沾多少泥土”“心中装多少百姓”作为评价标尺,让“坐而论道”者无位、“躺平摆烂”者无路,真正把实干精神熔铸为年轻干部的思 想基因。
用实干破解难题,成为根本路径 。 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唯有以实干为斧钺方能劈山开路。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要倡导“解剖麻雀”工作法,引导年轻干部在蹲点调研中摸清问题本质,在“一村一策”“一企一计”中寻找破题钥匙。针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需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长远,通过“微改造”“微创新”积小胜为大胜,在老旧小区改造、农村污水治理等具体事务中彰显为民情怀。更要善用“系统思维”,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政策资源,在项目推进上变“单兵突进”为“协同作战”,在资源配置上化“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越是矛盾交织处,越需以实干开路;越是发展瓶颈时,越要以行动破冰。
靠实干成长成才,选作必由之路 。 实干既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更是成就事业的“登云梯”。组工部门要搭建“赛马场”,把招商引资一线、科技创新前沿、应急处突现场作为识别干部的“主战场”,让“谁能啃硬骨头谁上、谁善打攻坚战谁优先”成为晋升铁律。要铺设“成长链”,构建“导师帮带+项目历练+复盘提升”培养闭环,让年轻干部在领办改革试点、运营产业项目、化解信访积案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更需厚植“生态圈”,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区分“探索失误”与“任性妄为”,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者撑腰,为勇于“挑最重担子”者护航,让干部卸下“怕出错”的包袱、激活“敢突破”的闯劲。当实干成为年轻干部最鲜明的成长印记,新时代的征程上必将涌现更多“闯将”“干将”“猛将”。
古冶区习家套乡 吕金璐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