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在破解难题中增进民生福祉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更是乡镇干部躬身实践的行动指南。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这一论断为基层工作标定了价值坐标。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乡镇干部当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桎梏,以枝叶关情的情怀直面急难愁盼,以改革攻坚的锐气突破发展瓶颈,在实干担当中书写民生答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千家万户。
破形式主义之“虚”,立实干为民之“实” 。 破除形式主义是解放实干动能的前提。要坚决向“痕迹管理”开刀,建立“重实绩、看实效”的考核体系,将会议频次、台账厚度等“显性指标”转化为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标尺”,让干部从“材料堆”回归“田间地头”。推行“数字赋能”减负行动,整合“多表合一”数据平台,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变“多头填报”为“一键共享”,把干部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更需树立“容错纠错”导向,对因敢闯敢试出现的非原则性失误给予包容,为担当者卸下“怕问责”的思 想包袱。唯有拆掉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方能腾出双手为群众搭建“幸福梯”。
解急难愁盼之“忧”,筑民生改善之“基” 。 民生痛点就是工作重点。要建立“问题直通车”机制,通过“屋场恳谈会”“民生二维码”等渠道,让群众呼声“上得来”、干部回应“下得去”。聚焦“一老一小”、人居环境、就医就学等高频诉求,实施“靶向攻坚”,以“微改造”“微服务”破解“大民生”。强化“系统思维”,对跨领域、跨层级的复杂问题,统筹整合政策资源,变“单兵突进”为“协同作战”,在老旧管网改造、农村污水治理等“硬骨头”上集中突破。更需建立“动态清零”机制,对民生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督查,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当干部的目光与群众的需求同频,民生改善便有了最精准的落点。
闯改革攻坚之“关”,拓长效发展之“路” 。 破解深层次矛盾需以改革破题。要创新“民生+”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向村级延伸,探索“邻里互助”“时间银行”等自治路径,让服务供给更贴民心、更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高频事项审批权限,建设“一站式”政务超市,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政策供给”,在土地流转、资金整合、人才引育等方面打破制度藩篱,为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注入活水。更要构建“预防式治理”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民生需求趋势,在基础设施提质、产业布局优化等前端发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破题”。改革之力所至,堵点即是亮点,难点化为支点。
古冶区古冶街道 杨悦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