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基层减负“辩证法”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灾区”。中央多次部署减负工作,既是松绑解压的暖心之举,更是激发活力的治本之策。乡镇干部身处一线,既要当好执行者,更需做好实践者,善用“辩证法”把握减负规律,在“加与减”“上与下”“点与面”的辩证统一中破除桎梏、释放动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实干担当。
“加减结合”增活力,破解“越减越负”怪圈 。 基层减负绝非简单做减法,而是要在“减形式主义之负”与“增服务群众之能”间找准平衡点。减,要减到痛处:聚焦“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顽疾,建立会议审批“负面清单”、督查考核“合并同类项”、数据填报“共享平台”,以刚性制度砍掉无谓事务,挤干形式主义的“水分”。加,要加在关键:强化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人力、财力向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一线倾斜;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者撑腰鼓劲。唯有以“减”腾出干事空间,以“加”注入前行能量,才能变“负重前行”为“轻装快跑”,让基层工作回归服务本质。
“上下联动”促担当,打破“责任甩锅”困局 。 减负不是单兵突进,而是上下贯通、权责重构的系统工程。上级部门需当好“设计师”,从源头发力:清理“政策打架”,杜绝“一刀切”指标;厘清县乡权责边界,严禁随意转嫁责任;建立基层诉求“直通车”,让一线声音直达决策层。基层单位要勇做“实干家”,主动作为:摒弃“等靠要”思维,用足用活政策空间;创新“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强化横向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共治合力。上下同欲者胜,唯有上级“真放权”、基层“真担当”,才能构建权责对等、双向奔赴的治理新格局,让“层层压实责任”变为“层层激发动力”。
“点面发力”助长效,跳出“反弹回潮”窠臼 。 基层减负既要抓具体问题的“点状突破”,更需建章立制的“面上开花”。点上聚焦“急难愁盼”:针对重复报表、多头检查等高频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形成典型案例警示机制;选取矛盾突出的领域试点“减负观察哨”,解剖麻雀、总结经验。面上强化制度供给:将减负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倒逼作风转变;完善基层职能清单,推动职责法定化;构建智能化监管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预警形式主义苗头。同时,需警惕“新瓶装旧酒”,对变异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变相问责”保持高压态势,防止减负成果得而复失。唯有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以制度创新巩固实践成果,方能将减负“进行到底”,让基层焕发持久生机。
古冶区大庄坨乡 简双双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