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乡村振兴人才试验田
乡村振兴的宏图伟业,既需要广袤土地的滋养,更呼唤人才的蓬勃生长。落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组织部门当以“人才试验田”为实践载体,在识才、育才、用才的全链条中精耕细作,既要让深埋土壤的“潜力种苗”破土萌芽,也要为初露锋芒的“希望幼苗”培土固根,更要助已成气象的“参天大树”开枝散叶,在乡土大地上构筑起层次分明、梯次衔接的人才生态,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让“潜力种苗”在乡村振兴的沃土里“崭露头角” 。 发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粒纽扣”。要摒弃“坐等人才上门”的被动思维,主动俯身向下、向深、向细挖掘乡土“原石”。建立“立体扫描”机制,既聚焦农业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乡村治理骨干等传统领域,也关注电商达人、文旅策划者、生态修复师等新兴群体,用“显微镜”捕捉乡土智慧的闪光点。深化“乡情引才”行动,通过乡贤恳谈会、能人返乡行等活动,唤醒在外人才的乡土情结;探索“揭榜挂帅”“擂台比武”等创新模式,让隐藏于田间地头的“潜力股”主动跃入视野。更需建立“人才种子库”,以数字化手段动态管理、精准画像,为不同领域、不同特质的“种苗”标注成长坐标,让乡村振兴的“基因库”充盈活力。
让“希望幼苗”在乡村振兴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 培育人才是激活乡村内生动能的“关键一跃”。要坚持“精准滴灌”与“阳光普照”相结合,构建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对初露头角的“幼苗”,实施“筑基工程”,通过农民夜校、田间课堂、技能实训等方式打牢根基;对崭露锋芒的骨干,推行“墩苗计划”,在产业项目、基层治理、急难任务中压担历练;对有潜力的领军者,打造“精英专班”,链接高校智库、科研院所资源提升战略视野。尤其要注重“产才融合”,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布局“人才链”,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攀升中锻造复合型人才。更需搭建“成长云梯”,通过导师帮带、跨域交流、项目孵化等机制,让人才在实践熔炉中淬炼真本领,在创新试炼中突破成长瓶颈。
让“参天大树”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枝繁叶茂” 。 用好人才是释放乡村发展势能的“临门一脚”。要突破“重引轻用”“重管轻服”的惯性思维,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态体系。为领军人才打造“专属舞台”,设立乡村振兴首席专家、产业顾问等岗位,赋予其在规划制定、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为专业人才开辟“创新特区”,在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转化等方面破除制度藩篱;为青年人才铺设“快车道”,通过揭榜领题、创业扶持等机制激发闯劲锐气。更要构建“以才育才”的裂变模式,鼓励“参天大树”组建工作室、领办合作社、创建实训基地,形成“领军人才带团队、产业能人带农户、技术骨干带学徒”的辐射效应,让人才价值的释放如春潮涌动,带动乡村发展的“森林体系”日益繁茂。
古冶区王辇庄乡 王瑞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