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富民产业 助力农民富
中央一号文件擘画的乡村振兴蓝图,将促进农民增收置于重要位置,鲜明指出富民产业是通往共同富裕的“金钥匙”。组工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护航者”,当以组织之力撬动产业振兴杠杆,在特色产业培育中深挖乡土潜力,在联农带农机制中筑牢利益纽带,在增收渠道拓展中释放创新活力,让富民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深耕特色产业沃土,激活增收“源头活水” 。 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找准特色、放大优势。要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思路,科学编制产业地图,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陷阱,让高山茶叶、生态养殖、非遗手工等“土特产”焕发新生机。需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引导资本、技术向精深加工环节集聚,建设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配套体系,实现从“原字号”到“精字号”的跨越。应强化品牌赋能,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矩阵,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文化故事挖掘提升附加值,让“深闺珍品”变身“市场尖货”。组工部门需将特色产业成效纳入干部考核体系,选派懂产业、会经营的干部下沉一线,为产业发展注入“组织动能”。
织密联农带农网络,筑牢利益“联结纽带” 。 产业富民的关键在于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要创新“股份合作”模式,推动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民以资产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形成“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体系。完善“订单农业”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架构,实现标准化种养、保价收购、利润返还,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深化“就业带动”路径,在产业园区、乡村旅游项目中设置公益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低收入群体就近就业。组工干部需强化党建引领,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建立党组织,培育“党员示范户”“致富帮带岗”,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确保联农带农机制行稳致远。
拓宽多元增收渠道,绘就共富“立体图景”。 破解增收难题需打好“组合拳”,构建多维度增收体系。要深挖“农业+”潜能,发展农旅融合、康养休闲、研学体验等新业态,让农田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品变文创。壮大“数字经济”引擎,培育乡村网红、直播带货达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田间到指尖”的销售通道。激活“创业创新”动能,设立乡村振兴创业基金,建设返乡创业园,吸引大学生、农民工、乡贤能人带项目、带技术回乡发展。组工部门应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依托乡村振兴学堂、田间实训基地开展定制化培训,培育“持证下田”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古冶区唐家庄街道 赵朗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