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一号文件”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改革的鼓点激荡田野,创新的星火照亮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需守正创新的定力,更呼唤改革破局的锐气。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钥匙”,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标定航向。组工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护航者”,当以组织之力赋能发展实践,在科技赋能的田野上播撒智慧火种,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激活产业潜能,在人才驱动的沃土里厚植成长根基,让中央精神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以“科技赋能”为笔,谱写“智慧农业、高效发展”的“科技篇章” 。 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科技进步驱动的深刻变革。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研院所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结对攻关,让实验室的“技术种子”精准播撒到田间地头的“需求土壤”。深化数字技术应用革命,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广物联网监测、智能农机、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实现“天空地”一体化感知、“种管收”全链条智控。特别要聚焦种业振兴、耕地质量提升等“卡脖子”领域,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让“藏粮于技”的战略落地为“粮满仓、技生金”的生动实践。更需培育“数字新农人”,通过云端培训、田间实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让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
以“融合发展”为笔,谱写“多元交融、齐头并进”的“融合篇章” 。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于打破城乡、产业、要素的边界壁垒。要推动“三产融合”纵深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预制菜加工、农旅文创、康养休闲等新业态,让田间“土特产”变身市场“抢手货”。创新“城乡共生”模式,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值,打造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旋转门”。深化“生态增值”改革,探索“绿水青 山”转化为“金山银 山”的实现路径,发展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让好风景长出好经济。组工干部更需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政策资源,在项目布局上避免“撒胡椒面”,在产业培育上力戒“千村一面”,以融合之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图景。
以“人才驱动”为笔,谱写“近悦远来、才聚业兴”的“人才篇章” 。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要打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雁阵,实施“乡村菁英计划”,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创新“乡贤回归工程”,以乡情纽带和政策红利引导在外能人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创业。构建“立体化”育才体系,依托乡村振兴学院、田间学堂开展定制化培训,培育既懂物联网种养又善电商运营的复合型人才。破除制度藩篱,完善“人才绿卡”制度,在土地流转、金融扶持、职称评定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让“土专家”“田秀才”享有体面尊严。更要营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态,在医疗教育、文化服务等“关键小事”上精准发力,让人才既能触摸“诗意的栖居”,更能实现“价值的绽放”。
古冶区林西街道 谢清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