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核驱动,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新乐章
改革风起处,沃野万象新。乡村全面振兴的壮阔图景,既需夯基垒台的定力,更呼唤创新突破的锐气。站在新起点,乡镇干部当以改革为笔、实干为墨,在人才振兴、科技突围、产业升级的“多核驱动”中找准发力点,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希望的田野迸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抓实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改革,锻造振兴“生力军” 。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破解“人才空心化”困局,需以系统性改革重塑育才引才用才生态。要构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梯队培养体系,既通过“乡村菁英计划”培育本土产业带头人,又依托“乡贤回归工程”吸引能人返乡创业,让“土专家”与“新农人”共舞。创新“人才共享”机制,打破地域界限,推行“周末工程师”“候鸟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实现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深化“人才价值转化”改革,建立以贡献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土地流转、项目扶持、荣誉评定中向实干者倾斜,让人才在田间地头“名利双收”。唯有让人才根系深扎乡土,乡村振兴方能获得不竭动力。
抓牢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激活发展“新引擎” 。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破题于机制创新。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推动科研院所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结对攻关,让实验室成果精准对接田间需求。改革“揭榜挂帅”制度,针对种业“卡脖子”、农机短板等痛点设立攻关榜单,激发企业、高校、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活力。创新科技服务供给模式,打造“云端农技站”“数字田管家”等智慧平台,实现技术指导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特别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兼职取酬等方式参与价值创造,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金钥匙”。
抓紧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改革,打造升级“强支点” 。 数字化转型是农业产业跃迁的必由之路。要推动“数实融合”深度变革,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广物联网监测、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让“指尖管理”替代“经验种植”。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从生产端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到流通端的电商直播、冷链物流升级,再到消费端的溯源认证、定制服务,以数字技术重塑价值链。创新“数字+”产业融合模式,培育农旅文创、共享农庄、云上牧场等新业态,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更需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向乡村延伸,破除“数字鸿沟”,让科技红利普惠每个田间角落。
古冶区委组织部 胡健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