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这个时候,天气开始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故取名雨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三候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事
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养生
雨水节气降雨多且有寒潮,此时天气乍暖还寒,寒中又夹湿。因此雨水养生,重在防湿邪、调脾胃。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雨水时节尤要注意少食油腻,避免更伤脾胃。药物的选用上既要考虑生发阳气,又要考虑滋补脾胃。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习俗
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拉保保是四川地区古往有之的汉族民俗文化。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另一个习俗是“接寿”,寓意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在华南地区,有一种通过爆炒稻米来预测当年稻米品质的习俗“占稻色”,这种预测被认为可以预示丰收或贫困。
责任编辑:王文杰
2024-03-24 17:00:3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