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正式开始。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
2024-03-26 18:24:49
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标志着春季的正式开始,也是中国古老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惊蛰这一节气的起源,既有天文学的观测,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据古籍记载,惊蛰节气通常落在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这一时刻正好是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二字,则蕴含着春雷乍动、万物苏醒的意境。据说,此时正是龙蛇出没、万物复苏的时节,因而称之为“惊蛰”。
据古籍记载,惊蛰节气通常落在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这一时刻正好是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二字,则蕴含着春雷乍动、万物苏醒的意境。据说,此时正是龙蛇出没、万物复苏的时节,因而称之为“惊蛰”。
2024-03-26 18:24:49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这个时候,天气开始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故取名雨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2024-03-26 18:23:41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2024-02-20 10:37:42
癸卯年腊月初十交节为大寒,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便是新一轮的节气更替。常言道“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即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从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以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2024-02-20 10:37:42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2024-02-20 10:37:42
转眼间,冬至节气就要来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就排在了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3000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2023-12-19 16:00:09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也会有所增加。
2023-11-22 20:03:08
立冬,作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门户。“立”意味着开始,“冬”表示终结,万物进入休养和收藏状态。当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之间,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到225°时,冬季也终于降临了。随着立冬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秋季的干燥和清爽气候渐渐过渡到阴雨寒冷的冬季气候。此时,大自然开始进入冬眠期,树叶凋零,动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2023-11-09 17:29:41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2023-10-24 19:44:10
秋天的步伐渐深,2023年北京时间10月8日21时16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也悄然而至。寒露,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在这个时刻,秋天渐深,微风也带着凉意将温度逐渐推向冷冽,宣告着冬天的临近。
2023-10-23 18:14:53
问:什么是处暑节气?答: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处暑节气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暑气的终结,炎热开始向寒冷过渡。来源:摘编自《二十四节气七十
2023-09-27 23:18:52
动画片《二十四节气的故事》片头 资料图片 “二十四节气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这是因为第一节气的核心,是太阳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说,在这个时刻,太阳和月亮的黄经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个节气,都
2023-09-27 22:13:31
北京时间6月21日,迎来二十四节气第十个节气夏至。古诗云:“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花开半夏,摇摆荷塘,象征纯洁高尚,寓意吉祥如意。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楚辞》中的“美人”从何而来?“香
2023-09-27 22:11:36
万物生长,雨生百谷。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候寒潮结束,雨水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也提醒庄稼人播种插秧。 雨水洒在田地里滋养着秧苗,新生的谷物尽情吮吸着养分。把手浸润在一池清凉里,心也变得
2023-09-27 22:07:31
冰墩墩打卡二十四节气·霜降。颜麟蕴、雒 圆编制(新华社发)立夏 (新华社发 王斌 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
2023-09-27 00:35:50
秋分,是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己;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023-09-27 00:28:28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
2023-09-25 22:19:1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