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三候
中国传统将立春后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上冰。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农事
在立春前后,人们会忙碌地进行一些农事活动,以求美好的庄稼收成。比如,清理田间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生长良好。及时播种,以便庄稼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生长。同时,也要做好通风透气,保温防冻和病虫防控等工作。
养生
立春养生注重一个“生”字,要顺应阳气的生发,顾护阳气。起居养生应注重背部保暖,所谓“春来不可背寒”,还要注意不可骤减衣物,宜“捂”;饮食养生要省酸增甘,还可经常按揉叩打或艾灸穴位以助益阳气生发。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责任编辑:王文杰
2024-02-09 11:51:06
2024-02-08 10:37:34
2024-02-06 21:20:15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