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寒:天地寒极岁终章,万物渐暖待春归
癸卯年腊月初十交节为大寒,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便是新一轮的节气更替。常言道“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数九”即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从冬至算起的),每九天算一“九”,以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
实际上,大寒仅与小寒相对,二者都是代表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出自《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的“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的温度并不一定比小寒温度低,大寒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气候变化的一种趋势。
三候
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鸡乳,在大寒之日,鸡开始孵化小鸡,预示着春天的气息即将到来;二候征鸟厉疾,在大寒后的五日,鹰隼等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在空中盘旋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寒冷;三候水泽腹坚,再过五日,水域中的冰冻到水中央,且变得结实而厚,表明寒冬已至极点,坚冰深处春水即将开始流动。
养生
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寒,滋阴养阳。在饮食方面,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固护阳气”的调养原则:宜适量食用甘辛温热、滋阴潜阳的食物,增加热量,以养肾御寒;宜“增苦少咸”,以补心强肾。
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平时也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蔬菜,如萝卜、青菜、白菜等,这样不仅可以平衡饮食,减轻高蛋白食物带来的脾胃负担,也能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工作,向春天的清淡饮食过渡。
饮食习俗
“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但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之时,手脚受冻,屡见不鲜,所以,冬季一定注意手脚的保护,如形成冻疮,可用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类中药煎煮后局部清洗以改善微循环,如桂枝、附子、红花等。
责任编辑:王文杰
2024-02-09 11:51:06
2024-02-08 10:37:34
2024-02-06 21:20:15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