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霜降: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气候特点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天气开始渐冷。但霜降并不一定出现“降霜”,而是因为“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三候”
在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将霜降分为三候。首先,霜降节气的第一候是“豺乃祭兽”,这表明在霜降时节,野生动物开始为了过冬而捕获猎物,同时也是人们祭祀天地和感谢丰收的时刻。其次,霜降节气的第二候是“草木黄落”。这说明在霜降时节,植物的生长逐渐停止,叶子变黄并掉落,预示着冬季的来临。最后,第三候是“蜇虫咸俯”,这表明在霜降时节,一些昆虫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以适应寒冷的气候。这三候生动地展示了霜降节气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界的变化,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
农事
在农事方面,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已经结束秋收,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而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各种作物的收割和种植都在进行中。同时,霜降也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说明此时母羊配种后,羊羔在春天出生,天气暖和,青草鲜嫩,母羊乳水足,能够养好羊羔。
养生
在节气养生方面,进入霜降节气后,气温骤降,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复发的高峰期,尤其是对于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更是应该做好霜降的“三防工作”——也就是防秋燥、防秋郁和防秋寒。
在进补方面,霜降时节,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功效的食物,如栗子、菠菜、冬瓜等。另外,多吃一些梨、苹果、橄榄、白果、萝卜等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则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民间习俗
在文化与风俗方面,霜降也是一个受重视的节气。由于霜降通常在重阳节前后,因此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都会有登高赏菊、孝敬老人的传统;而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除了一些传统活动外,霜降时节,人们也会有一些特殊的食俗,如吃红柿子、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等。民间还有一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说明霜降时节进补对身体的益处。
此外,不同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和习俗与霜降节气相关的,如云南阿昌族的会街节就在农历九月十日,在霜降前后举办,在这一天他们会舞青龙、耍白象,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
还有广西毛南族的南瓜节,在这个节日,他们会给家中的老人用南瓜拌小米煮着吃,意味添粮补寿,因此节日也设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
责任编辑:王文杰
2023-10-24 18:18:25
2023-10-20 23:38:14
2023-10-20 16:04:53
2023-10-19 22:56:45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