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羊脂白”丝光玉瓷发明者陈金通的故事
陈金通出生在福建省德化县城一个普普通通制瓷工人家庭。上学的时候,陈金通就经常到瓷厂捡废弃的瓷器当玩具,逐步形成了对陶瓷的一种情结。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陈金通
成年后,三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的勇往直前、勤学苦练、刚毅不屈的性格,坚定了他永不服输、精益求精、不断拼搏进取的信念和意志,为他的拜师学艺及创新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退役军人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德化陶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拥有3700多年陶瓷制作历史,“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新于当下”,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德化瓷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
德化瓷以“白”见长,瓷雕技艺享誉天下;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之美誉,德化白瓷被称为“白瓷之母”。德化与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
《青竹对杯》
因为割舍不了儿时的那份瓷雕情结,陈金通为精美的瓷器倾倒,退伍后他毅然回到德化,拜瓷届泰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为师,正式开始学习陶瓷制作技艺。
从最基础的搓佛珠、练观音的手做起,陈金通单单搓佛珠就搓了一个月的时间,要求每一粒佛珠都一样大、一样重。这些重复单调的工艺,仅仅是学习陶瓷技艺的基础课、必修课,更加考验意志力的工艺还在后面。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金通作品《秦童弥勒》
刚开始做泥坯的时候,开裂、掉皮是常有的事。一个月辛辛苦苦做几尊坯体,没有一尊可以入窑烧制更是家常便饭。就这样,在师傅邱双炯手把手地指导下,半年之后,陈金通终于独立烧制出来一尊完美无瑕的观音,令他欣喜不已。这一尊观音是他瓷艺生涯的第一件处女作,至今还放在家里供奉着。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金通作品《披坐观音》
从此,陈金通一发不可收拾,在创作中孜孜求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白瓷烧制技艺,领悟万物造化的真谛,追求艺术灵美气息,所创作的作品宏大正气,精美绝伦、高贵典雅,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作品获得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并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级(高级)技师,荣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金通作品《渡海观音》
其所创作的作品屡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学)会等国家级金奖28件,银奖17个,作品《六六大顺》荣获中国东盟工艺美术大师“金奖”;作品《祥瑞观音》、《步步高升》等12件作品被中国三峡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收藏、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重庆博物馆、泉州市少林寺、泉州市博物馆、德化县博物馆等永久收藏;
主要代表作品还有:《古莲观音》、《秦童弥勒》、《圆明园十二兽首》、《鼎盛繁荣》、《锦绣中华》、《龙头观音》、《33态观音》、《十八罗汉》等。
把泥巴玩到极致 、 复原 “ 猪油白 ”、 发明新瓷种“羊脂白玉瓷”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金通接触到明代“猪油白”瓷片,立刻对这种瓷质细腻、如脂似玉的瓷种情根深种,不能自已。
“猪油白”是德化窑明代白釉瓷的精品,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釉质莹厚细腻,油光明亮,润如油脂,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为一体,肉眼可见一种白润如脂的感觉,所以人们也常用“猪油白”来形容明代德化窑白瓷。
经多方考证得知,明代“猪油白”瓷种已失传很久。怀揣着复原“猪油白”的梦想,陈金通从全国各地原矿土中寻找稀有、顶级的高岭土,再精挑细选,通过百里挑一的方式,反复地实验、烧制对比,终于成功复原“猪油白”瓷土配方。
无釉羊脂白主人杯《鸿运杯》
陈金通对瓷器的热爱,鼓励他不断创新,在“猪油白”的基础上发明了新的瓷种——“无釉羊脂白玉瓷(专利号:ZL201610654679.5)”,烧制出的产品呈糯米胎、高密度、且无需上釉,胜过上釉产品的致密性,产品一次性烧成节能环保。该专利项目荣获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金奖”、法国斯特拉斯堡发明奖“银奖”、第117届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铜奖及荣获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福建省首届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传统产业组一等奖。这种似玉非玉、润泽如脂;如肌肉般富有弹性,通透滑腻;似皮肤般存有温度,莹润温婉;白如聚脂,冷凝如玉;清脆有声,厚重,沉静;在阳光照射下,呈半透明猪油状,隐现粉红或者乳白色泽,质地、光泽近似软玉中之极品的瓷种,像极了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故取名为“无釉羊脂白玉瓷”。
无釉羊脂白茶壶《青竹壶》
陈金通用羊脂白玉瓷烧制了一炉茶具,让一位来自深圳的玉石珠宝专家误认为是用玉石打磨而成。这种“非玉胜似玉”的效果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了。
不仅如此,用羊脂白玉瓷茶具具有不吸茶色、不粘垢的优点。甚至浸泡到废弃的机油中一星期,取出来直接用清水清洗干净,用来泡茶,无丝毫异味。
该系列产品无需上釉胜过上釉,从根本上解决了日用陶瓷因釉带来的铅、镉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填补了国内外无釉高密度瓷的行业空白。
无釉羊脂白茶具《冰骨玉肌(茶具)》
随着十八罗汉、三十三态观音、关公、寿星、弥勒等羊脂白玉瓷作品相继出炉,陈金通创作的不少高端茶具、餐具也深受客人喜爱。其中《扭转乾坤(茶具)》和《冰骨玉肌(茶具)》更是被宁夏移民博物馆收藏。这在收藏界是极为罕见的。陈金通已在瓷雕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了近三十年,将泥巴玩到了极致,玩出了国门。
创办企业,发扬“传、帮、带”的精神
2017年陈金通创办德化巧工匠陶瓷科技有限公司,集陶瓷新材料、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产品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公司。公司主营“羊脂白·丝光玉瓷”高档艺术陶瓷、茶具、家用日用陶瓷等品牌系列产品。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金通作品《吉祥如意》
公司以“科技、文化、艺术、创新”相结合的经营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德化白瓷之极品“羊脂白”的艺术价值,倡导“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工匠精神”的理念,以“用德化千年传统雕刻制作烧制技术,结合各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实现陶瓷艺术产品本土化”的价值观,开发出具有中国各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陶瓷艺术产品和个性化系列产品。
无釉羊脂白餐具《合家欢乐餐具(鎏金)》
同时,公司大力发展品牌营销中心、经销加盟商、线上线下“O2O营销”及网络直播、APP的产销模式,发展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以满足了消费者对工艺日用陶瓷的艺术化和个性化需要。目前公司有直营店7家(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品牌直营店有5家),截止目前已签订经销商合同的经销商28家,分布于全国各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传、帮、带”的培养方式,自主培养与学院合作培植相结合,加上人才管理机制和公平竞争上岗机制。目前已经培养徒弟53人,带动创业15人,带动就业600多人,间接带动就业5000多人。
践行“ 精于工 、 匠于心 、 品于行”的工匠精神
材质要挑最好的,工艺要做最精的,烧制要做顶尖的。
无釉羊脂白茶漏《全瓷一体茶漏》
陈金通不仅在配方研究及烧制工艺上极为严谨,他对成品的要求极高,只要有瑕疵就会被淘汰。“不管是研究配方还是创作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把控。用心、细心、精心琢磨,每一处都不能将就。公司名字“巧工匠”就包涵了这层意思,这也是他的“匠人”情怀。
无釉羊脂白茶壶《携手壶(羊脂白)》
正是陈金通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他的作品屡屡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17年,他作品《携手壶(羊脂白)》为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官方指定礼品并赠送各国领导 人,2018年,他作品《和谐茶具套组(羊脂白)》为大连会晤官方用瓷。
“羊脂白·丝光玉瓷”制造工艺苛刻、烧制难度极高与成品率极低,彰显了羊脂白的稀缺性与珍贵性。其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
无釉羊脂白茶具《高升茶具(手绘描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陈金通正在陶瓷艺术世界里孜孜不倦地探寻、研究,并以发明专利“羊脂白玉瓷”为载体,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绘画、雕塑等古典和现代文化表现形式的巧妙结合,充分挖掘德化白瓷的艺术价值,力求创作出更多的“德化名瓷”珍品,投入到高端市场,投入到国际市场,为中国瓷坛、为古瓷都德化争得更大荣誉,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柯鹏
2023-11-06 19:26:17
2023-11-06 16:27:03
2023-11-03 20:40:40
2023-10-27 20:47:51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