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施新政 江海纳贤才--记与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陈旭漫老师的访谈
2022年8月10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国家级新区引才政策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周梓涵同学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了一次线上访谈,对象是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陈旭漫老师。
本次访谈的对象陈教授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后受聘于东南大学,享受过人才待遇,故对南京市人才引进政策有一定了解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本访谈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陈旭漫老师眼中的南京市人才引进政策展开,同时涉及了其他城市相应政策。被访谈人陈教授结合他自身在东南大学获得人才福利的经历,介绍了南京的引才政策。
通过与陈教授的交流,我们得知南京市的引才政策,以及陈教授对于南京市引才政策的理解。其中,他认为城市人才政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它的判断标准,即要关注不同语境下对人才的定义。我们要明白,社会概念上的“人才”和政策概念上的“人才”是不完全一样的。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评价“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他的学历和工作经历;但是从政策的角度考量,则更看重“人才”能否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创新动力。由于资助范围有限,所以政策往往会制订更为直观明了的标准,例如城市引才政策通常会要求“人才”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海外经历等。因此引才政策实际上是以“人才”为代号,旨在框出一批能够在各方领域有力推动城市发展的人。陈教授对于“人才”定义的理解为我队成员打开了研究城市引才政策新的视角和思路。
然后,陈教授表示了对团队研究方向的肯定,并且提醒青年可以多关注平台的作用,及时了解政策变化。
最后,陈教授提出了对城市引才政策的建议。他表示,目前国内的引才政策正欣欣向荣,人才被放到合适的位置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也可以对一些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进行人才引进,促进其发展。对于人才而言,陈教授则认为:“相对于能直接调动积极性的福利,他们更期待或者说更需要挑战。”
这次交流,让团队成员对城市人才引进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推进后期国家新区引才政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赵欣冉)
责任编辑:李真
2022-08-14 20:31:32
2022-08-13 01:55:58
2022-08-11 22:58:43
2022-08-11 18:26:5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