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教学浇灌,成就非凡人生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康爱职业见习队实习纪实
2022年7月18日至24日,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康爱团队实习生协助合川妇幼保健院实行集体课教学,让小朋友们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集体课程主要包含音乐课、集体多感官、手工课、生活自理等。
图为实习生正在练习弹奏音乐课上所需要的乐曲《两只老虎》
集体课之音乐室。每周共有十节音乐课,班级成员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进行组合,三五成组。当上课铃声响起,主课老师先让小朋友唱上课歌,轻松欢快的旋律迅速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当中来。该平台大多数为自闭症儿童以及发育迟缓的儿童,他们的社交意识淡薄,老师尤其注重对这方面的培养,在唱完上课歌后引导同学们做自我介绍,和不同的同学握手问好。其次会根据各个班级能力的不同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难度的歌曲、在有伴奏中进行游戏活动。实习生在集体课中充当辅导老师,对个别能力稍弱、跟随不上教学进度的儿童进行辅助教学(主要关注其乱跑乱动、注意力分散、无法跟上教学步骤进行制约与辅导)。
图为音乐课上课时使用的手鼓 赵胜峰摄
图为合川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的多感官训练室 汤月瑞摄
集体课之多感官教室。实习生轮流参与多感官课的辅助,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学习,上课流程一般是上课歌、看红色激光点、摸海洋投影鱼、听水流动声音,按钮变色并观察、跳星星地毯、闻香味球、呼唤声控灯、波波球池玩耍,教学内容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情况调整,主助教配合默契,学生认真听老师指令,勇于探索学习。多感官训练可以改善特殊需要儿童的视觉专注力,其互动训练室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视觉刺激,例如:在室内移动的幻彩灯光,动感彩轮等通过色彩变化、运动方位的动感效果,能引导儿
童视线随着影像移动,追踪和扫描。多感官互动训练室充满着丰富的感觉刺激,儿童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多重的感官刺激,也能得到独立控制环境的机会,享受丰富的外部刺激,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增强控制感和自我认知体验。在多感官互动训练室里面,儿童能按照治疗师安排,主动“进食”他们所需的感觉,以便对外界环境作出适当的反应。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联结,有利于特殊儿童整体发展,多感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图为合川妇幼保健院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宣传栏,其中展示了儿童手工课的作品 邱杨奥摄
图为老师为儿童手工课上的作品做最后的装饰 李红摄
集体课之手工课。本周手工课的主题是“做西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调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学习特质调整教学策略。活动现场,实习生们耐心为小朋友讲解西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解完成后,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揉、捏、搓、贴等轻黏土粘贴步骤,制作出了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西瓜创意作品。 通过“做西瓜”这一手工活动,加深了小朋友们对“西瓜”这一水果的认识,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意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感觉统合室的攀爬墙,用来锻炼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 刘雪娇摄
实习生在感统教室观摩教学,并进行适当辅助。其训练内容包括前庭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触觉训练等内容,有一对一和集体课两种形式,上课内容是根据评估的结果而设计,但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训练的方案进行调整,本次实习生观看的是一对一教学,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帮辅。感统训练可以刺激小朋友的大脑功能,从而提高前庭、触觉等能力,使小朋友的动作更加协调,才能对其他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康复师调整训练方案,从高到低的垮杆,再到跳地上的正方形框架,实习生发现康复师制定出的计划与实际操作不一定完全相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才能找到适合小朋友的训练计划,过高或者过低的计划都会影响康复效果。感统教室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让小朋友在玩与运动中也能得到进步。
图为儿童正在上感觉统合课(运动课) 刘雪娇摄
实践出真知,康爱亲躬行,在本周的实践过程中,实习生们深刻领悟到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的重要性。此次见习活动不仅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社 会实践能力和未来职业归属感,还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一线康复教育工作开展相结合,促进了教育康复专业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实习生点滴学习积累,在时间的洗礼下提高康复专业技能,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教育康复,助力特教事业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邱杨奥 汤月瑞 李红 赵胜峰 刘雪娇)
责任编辑:李真
2022-08-14 20:31:32
2022-08-13 01:55:58
2022-08-11 22:58:43
2022-08-11 18:26:5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