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精准破石,超20mm“巨大肾结石”被成功取出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泌尿外科接诊一男性患者,49岁,3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侧肾盂结石(21.6*28.9*35mm)。患者平素无明显腰痛及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在泌尿外科领域,此类直径超过20mm的肾结石被定义为"巨大肾结石",其治疗堪称泌尿系结石手术的"珠峰挑战"。这类结石往往充满肾盂或形成鹿角状复杂结构,单纯软镜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感染风险高、清石率低等难题。
熊六林主任医师在查看病人资料后,制定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的手术方案,术中:患者采用俯卧位,彩超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F16通道鞘,利用我院最新的小肾镜,在熊教授精湛的手术操作下,历经半小时结石全部取净。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恢复顺利,早期下床。让患者免于奔波,在常规收费内就能享受外院大咖专家亲诊手术,更专业、更专注、更安心!


此次手术圆满完成,取决于:
1. 精准的穿刺定位
巨大结石(尤其是鹿角形结石)常占据多个肾盏,肾脏解剖结构严重扭曲,穿刺通道需避开叶间动脉、集合系统分支血管。术中对于术者影像导引能力要求极高,对于穿刺角度及深度的容差率几近苛刻,可谓毫米级的生死考验。
2. 出血风险的有效控制
肾实质血供丰富(每分钟血流量1200ml),结石嵌顿导致局部组织充血,传统手术术中出血量约100-300ml,术后输血概率可达10%。相较于标准通道,微通道的创伤缩小约60%,控制术中平均出血<50ml,95%以上患者术后无需输血治疗。
3. 感染性休克的积极预防
超过60%的鹿角形结石携带耐药菌(如ESBL),碎石过程中内毒素释放可诱发脓毒血症;术中肾盂高压灌注,更使得细菌入血风险激增3倍,可谓隐匿的"死亡陷阱"。此次,术者以术前敏感抗生素治疗+术中负压吸引系统,有效避免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
4.热损伤的妥善管理
对于巨大肾结石,传统软镜激光碎石手术的残留率可高达40%,对于胱氨酸等高硬度结石,术中冲击能量需求大,易造成组织热损伤。此次手术采用气压弹道系统进行碎石,不仅提高清石率至95%以上,更是有效解决了热损伤的难题。
专家简介

熊六林,男,1966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2012年赴法国巴黎Henright Mondhor医院参观学习。现任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委员,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委。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擅长复杂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的微创治疗。在医疗器械研发和转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参研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国产CQS-01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并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三等奖,并首次提出微通道、微肾鏡、微超声碎石(即3M—PCNL)概念,目前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余佳华
2025-04-02 17:07:03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