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点亮的夜空 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
波斯文化艺术以兼容并蓄、工艺精湛和美学独特著称,其融合了古埃及、两河流域、希腊、印度及中国等多元文化元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财富。3月30日,由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文化遗产、旅游与手工业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广东省文物局主办的“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期至2025年6月17日结束。
本次展览汇集礼萨·阿巴斯博物馆、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伊朗玻璃器与陶瓷器博物馆、伊朗国家艺术馆、伊朗国家地毯博物馆共五家伊朗专题博物馆的151件馆藏精品。时间跨度自公元前3000年至20世纪;文物类别囊括陶瓷器、金属器、玻璃器、波斯锦、波斯毯、细密画等;并加以广东省内相关文物精品,以“婆娑大地”“镜像之境”“融荣互通”三大篇章,展示丰富多元的波斯文化艺术及中伊悠久灿烂的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的美好华章。
从阿契美尼德王朝象征权力与荣耀的黄金狮首授权环,到萨珊王朝奢华至极、工艺精湛的青金石人首狮首纹黄金项圈,每一件都是波斯历史文化的珍贵见证,在中国观众面前揭开神秘波斯的面纱。这些重磅展品无论是展品本身还是同类器型,都是首次在国内巡展,让观众得以近距离领略波斯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融荣互通”篇章是展览的一大核心亮点,生动展现了中伊两大古老文明的互鉴互融。观众不仅能看到伊朗的动植物、工艺品等传入中国的历史痕迹,如狮子、鸵鸟等动物形象以及广州藩坊遗址出土的波斯蓝釉陶;还能了解中国文化对伊朗的影响,如丝绸、瓷器等中国元素在伊朗艺术中的体现。展览生动展现了中伊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友好交流历史,见证了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这场展览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中伊两国文明交流、互学互鉴的生动见证,让观众深刻感受丝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
文创方面,从波斯传统花纹和图案中提取灵感,开发了多款文创产品,包括腰果花发圈、丝巾和笔记本等,让观众 在欣赏和使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波斯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学术讲座和教育活动,欢迎广大观众积极参与。
重点文物
1、米纳伊彩波斯爱情故事陶碗
材质:陶
公元12—13世纪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藏
碗中央是伊朗常见的艺术插图 —— 一对恋人。人物展现出东亚人面孔特征,显示了东方对伊朗艺术的影响。这些人物周围环绕着平行和扭曲的阿拉伯式花纹。碗口一圈钴蓝色装饰带内写有装饰性的金色库法体铭文。

八芒星形人物铭文锡釉砖
材质:陶
公元1208年
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藏
这件八角形金色锡釉砖产于塞尔柱王朝末期至伊尔汗国初期,通常与四角形砖搭配用于墙面装饰。画面描绘的是一对相向而坐的情侣,两人之间的空间被填满了几何纹与花草纹,并配以波斯语诗文,“与其向往黄金与珠宝,不如关注世间平凡”。釉砖上有文字注明生产年份为1208年。

3、绿松石色釉奏乐场景模型
材质:陶
公元12—13世纪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藏
这件小型乐队模型,采用了蓝绿色的釉面,结构呈方形,使人联想到一个多门廊的建筑布局。模型中心描绘了一个乐队演奏或宴会场景,11位乐手演奏各种乐器,如铙钹、鼓、琴、长笛等,场地中央放置了一个果盘。这件展品也是管弦乐队最古老的考古证据之一。

4、广彩波斯文铭文人物故事图大碗
材质:瓷
清道光(1821—1850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碗绘人物故事图,其间绘有四个八方形开光,开光内以金彩书写波斯文。碗壁的波斯文翻译如下:
真主至大
这件碗纯净如白日
光芒如正午的太阳
我问此碗给谁用
答曰配得上光芒的典礼
(Haj zain abedin shirazi订制)1267
荣耀真主
爱的欢愉让主人的面庞从黑夜变成白天
您(像盛夏的狮子座一样)端坐天穹宝座赐城掠地
您宴席上的斟酒者翻手为云
满酒的碗宛如被驯服的太阳
(Haj zain abedin shirazi订制)1267

5、狮纹银盘
材质:银
萨珊王朝(公元5—7世纪)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藏
盘中央描绘了一只狮子,六个小圆形框内装饰不同的动物图案,包括鹿与公羊等。盘内部装饰采用火法镀金工艺,即将金汞混合物均匀地涂抹在干净的器皿上,然后加热器皿,使汞挥发,剩下的金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镀金层。
特点:火法镀金工艺一直持续到7世纪,是萨珊王朝时期金属加工常用的技术。

6、黄金狮首授权环
材质:金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藏
在古代伊朗文化中,环形因形似太阳——古代密特拉信仰 神的象征——而被赋予存在、原初、创世与永恒等含义,曾被广泛制造与使用,具体形式有手环、臂环、指环等等。授权环自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开始使用,主要用于统治阶层上级对下级合法性授予的仪式上,代表着双方对彼此的忠诚誓言。

7、青金石人首狮首纹黄金项圈
材质:金
萨珊王朝(公元5—7世纪)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非常漂亮、奢华的金项圈。项圈呈环状结构,中间装饰着三颗大青金石。青金石经过抛光,非常光滑,中间的青金石雕刻有萨珊国王的形象。从其奢华程度可以看出,它一定是贵族或社会统治阶级使用的豪华精致首饰。
特点:项圈的产地应该是萨珊王朝的主要城市,如阿尔达希尔-花拉或比沙普尔。项圈的青金石产自东部地区;黄金可能是从皇家金库,位于如今阿富汗的金矿或一些伊朗金矿(如:穆提)开采提炼出来的。

8、萨珊宝剑
材质:银、铁
萨珊王朝(公元5—7世纪)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藏
剑鞘银质、剑刃铁质、剑柄银质。
剑鞘和剑格上布满鱼鳞纹,间饰红色宝石,剑柄亦为鱼鳞纹,上有黄金铆钉纹装饰。该剑为存世萨珊时期武器中的极品。萨珊时期浮雕中常见帝王和武士手持长剑的图案。

9、贴金钢甲片
材质:钢
恺伽王朝(公元18—19世纪)
礼萨·阿巴斯博物馆
恺伽王朝时期的“Chahar Ainah”或“Char Ainah”(四镜甲),是由四块护甲组成的防护装备。四镜甲这种战斗服装通常由铁或钢制成,内部使用天鹅绒面料,以防止对战士身体造成伤害。根据现有研究,从公元9—13世纪开始,军事作战就开始使用这种盔甲。一些研究者认为,自伊尔汗国时期起,伊朗开始生产四镜甲,是模仿中国生产的类似装备。这套甲片由钢制成,上面装饰有金色图案。这些装饰主要包括宗教铭文,如以不同字体书写的真主之名。这件作品上精美的贴金装饰表明其原主人应是高级军事指挥官、贵族或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员。

10、黄铜七件套星盘
材质:黄铜
公元12—13世纪
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藏
星盘在古代是一种占星术工具,用于测量太阳、月亮、星星的高度位置,预测日食、月食,也可以用来指示麦加的方向。星盘由不同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功能。一些部件上会标明行星与地平线的位置关系。对于穆斯林来说,星盘通过确定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来确定祷告以及斋月起始的时间。星盘中最精美的一部分被称为“蜘蛛盘”,其繁复纹饰与北半球的天穹和星座契合。星盘最早见于公元10世纪,到19世纪恺伽王朝一直都有生产,主要产地是内沙布尔和伊斯法罕。根据纹饰风格判断,本星盘应制作于12—13世纪,产地很可能是内沙布尔。

11、萨珊王朝花叶鸟鱼纹窝形金器
材质:金
南朝(公元420—589年)
湛江市遂溪县出土
广东省博物馆藏
碗敛口、弧壁、深腹、圆尖底。里外锤击成型,表面錾刻花纹。器表錾刻有鱼、鸟、飞凤、忍冬花纹、莲花瓣纹等。同时出土的有波斯银币、金碗、银碗、金花、银镯、金环、银环、银盒、银簪等10多个种类,共104件,重3500多克。此批窖藏出土的金银器是南朝时期当地先民在雷州半岛东部沿海与波斯商人交易所得,反映了南朝时期广州港以外的粤西沿海地区海外交易情况。

12、透明玻璃杯
材质:玻璃
萨珊王朝(公元5—7世纪)
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藏
该杯使用“有模吹制法”烧制,在杯子上半部的半圆形凸起上,用钴元素染成蓝色。目前,学界对该玻璃器的用途尚无一致看法,但在萨珊时期(224—651年)乃至公元7世纪,玻璃杯大多用来饮酒。萨珊时期的伊朗玻璃器生产中心包括内沙布尔、苏萨、阿尔达希尔-花拉。

13、伊斯法罕产羊毛毯
材质:丝织品
恺伽王朝(19世纪后期)
地毯博物馆馆藏
这块地毯设计独特,由十二星座符号和名称组成,这些符号和名称用波斯语、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书写,并由一位匿名但极具创造力的设计师以圆形奖章风格呈现。
根据一种古老的伊朗信仰,每年的每个月都以一个星座命名,每个月都具有相关动物或物体的特征。除了天文上的十二星座符号,设计师还特别强调了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将这些星球的形象在地毯的四个角落描绘出来。地毯红色紫罗兰色的边缘上刻有铭文的开花枝条,以及令人惊叹的“赫什蒂德·哈努姆”(即太阳的想象描绘,女性的面孔),进一步增强了这块地毯的独特魅力。
右上角的铭文写道:
“地毯制造”
左上角的铭文写道:
“穆罕默德·塔基·班基”。

14、花瓶纹织金锦
材质:丝绸
萨非王朝(公元16世纪)
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藏
织品四边为花草纹,中间为两个花瓶纹。花瓶纹在同时期的彩瓦和地毯图案中应用广泛。从织物尺寸判断,可能为手帕。
特点:从纹饰判断,该织品制作于16世纪的卡尚或伊斯法罕。这一时期是伊朗纺织业的黄金时代,织金、织绒、刺绣、印染等多种技法百花齐放。

15、萨珊人物纹羊毛亚麻织品残片
材质:羊毛、亚麻
萨珊王朝(公元3—7世纪)
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藏
织物描绘了两个人像,右边是一名贵族女性,身着华丽的有褶丝袍,织物左边人像破损严重,似为一衣着华丽的贵族男性。

16、宫廷人物细密画
材质:纸本
公元1930年
伊朗国家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主要描绘了坐在王位上的巴赫拉姆国王(萨珊王朝的国王)的宫廷。皇家宝座镶嵌精美,上方有半个拱门装饰和五个奖章,下方可以辨认出乐师、仆人、奴隶和少女,左侧可见一个庭院和花园,园内有园丁。门上刻有“陛下…伟大的…苏丹”字样。作品的扉页装饰着哈菲兹的著名对句。

特点:此为作者美术学院入学考试作品,尔后获得第一名。作品基于尼扎米·甘贾维的诗篇《七美人》创作,模仿了著名的萨非王朝(1501—1736年)时期大师米尔克的风格。
(粤博宣)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