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全基层减负机制
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承担着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问题导致的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健全基层减负机制迫在眉睫。
健全基层减负机制,需在思 想认识层面正本清源。思 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根源上扭转观念,才能为减负工作提供坚实的思 想保障。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基层减负并非降低工作标准,而是去除那些阻碍工作高效开展的形式主义枷锁,使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基层干部自身,都应摒弃过度留痕、盲目追求数据指标等错误政绩导向,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实际发展成果上。上级部门在考核评价基层工作时,应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引导基层干部真抓实干。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健全基层减负机制的关键。完善的制度能够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责边界,避免工作中的无序与混乱。
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是实现基层减负增效的内生动力。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对干部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例如,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基层干部熟悉掌握新政策、新法规和新的工作方法;组织经验交流活动,让基层干部相互学习借鉴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此外,鼓励基层干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运用大数据分析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工作数据的共享与协同办公。
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开展基层减负成效“回头看”,将基层减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时固化为制度规定,对整改不力者严肃问责,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提升”的良性循环,让减负成果真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作为基层干部,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以系统思维、精准举措,多管齐下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