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岁月家书传文脉,用真挚匠心铸传承——岁月家书亮相第二届上海文创展,书写新时代家庭记忆的“中国答案”
导语:
在第二届上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一本看似朴素的《开枝散叶 生生不息》家传书籍引发观众驻足。这部由“岁月家书”团队打造的家庭记忆实录,以皖北农民潘永义、王付兰夫妇的百年家族史为脉络,将个体命运与中国乡土变迁交织,成为展会现场“最动人的文化展品”。
作为国内家庭记忆传承领域的创新品牌,“岁月家书”以“让每一部作品都是真正的传家宝”为使命,在此次展会上展示了传世影像志,传世文声志等系列成果,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新范式。
作为国内首个以家庭记忆和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文创品牌,其历时四年研发的"家庭记忆留存方式"首次完整亮相,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家”的物理空间逐渐消解,但精神根系的需求却愈发强烈,岁月家书独特的“微观叙事”的服务理念,不仅让普通人的生命史得以存续,更通过千万家庭的个体记忆拼图,构建起当代中国社会的集体精神图谱。
展会现场,观众可通过“岁月家书”小程序体验“家传智能生成系统”:上传老照片、录入方言语音、标记家族地标,即可生成专属数字家史。这种“科技+人文”的模式,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正如品牌创始人潘传波所言:“我们之所以历时四年去研发岁月家书的服务体系,就是希望能像社会传递和呼吁要重视记录自己父母长辈的人生故事,这将是留给儿孙后代无比珍贵的文化资产。”
二、破解“文化断代”难题:家书如何成为社会疗愈良方
据统计,我国超60%的年轻人对祖辈生平知之甚少,近七成家庭缺乏系统化的记忆留存工具。在此背景下,“岁月家书”的创新实践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代际对话的催化剂 :通过标准化访谈提纲、家庭大事记模板等工具,引导子女与长辈开展“记忆挖掘”,在记录中重建情感联结。
乡土文明的守护者 :团队独创“地域文化嵌入”模式,在编撰岁月家书时融入农耕技艺,故乡地方志等地方知识,使家庭记忆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
精神传承的助推器 :通过根据每个家庭的故事萃取出属于这个家独有的家风家训,进而代代传承,福泽后人。
三、从上海到世界:中国式家文化输出的创新路径
“家书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符号。”文化学者点评道,“‘岁月家书’把个体微观生命故事转化为生命韧性的赞歌,把‘家’的私人场域拓展为文明传承的公共空间,这正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创新实践。”
【行业价值:私人记忆的公共化觉醒】
这场展览被学界视为"记忆保存革命的里程碑":
破解文化传承悖论
:通过将私人记忆转化为标准化产品(如传世影像志和传世文声志),让个体经验获得公共共鸣。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评价其"在家庭原子化时代重建了情感共同体"。
技术赋能文化重生
:3D扫描的祖宅模型、VR复刻的儿时生活场景,使消逝的家族传统可触可感。
商业模式破局探索
:全国上门服务,实地深度拍摄采访家里父母长辈的创新服务方式、家庭文化研学路线定制等,让文化传承从公益行为升级为可持续事业。
【策展人语:让家庭记忆和文化成为未来儿孙后代的人生路标】
"我的余生立志于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经由岁月家书研发的服务和产品助力更多的家成为幸福兴旺的有道之族,是我余生的心愿。"岁月家书创始人潘传波指着展墙上传世影像志的作品说道。这个从阜阳颍河岸边走出的文化摆渡人,正用科技与人文的双桨,在时代洪流中打捞着即将消逝的记忆基因。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2025-03-13 19:11:3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