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承舟山非遗,“拳”显文化底蕴——浙海学子与非遗文化的碰撞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为了保护好传承好舟山船拳非遗文化。7月10日,浙江海洋大学“舟山船拳非遗文化”调研团的16位师生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通过实地走访、体验学习和互动教学等形式开展了为期3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地参观:探索船拳非遗,感受民族文化
博物馆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展示着城市的风貌,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调研团在舟山市非遗文化馆和舟山市博物馆的深入调研,不仅了解了舟山船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更感受到了这一独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命力。
图为调研团在舟山博物馆合影
舟山船拳,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武术形式,源于明朝中期的舟山海域。据博物馆记载及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著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创造性地在船上进行拳法训练。当地的渔民受到了这种拳法的启发,他们将戚继光的拳法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逐渐发展出了一套适合渔民日常生活和海上作业的拳法体系。这种拳法强调实用性和适应性,既能够帮助渔民在艰苦的海洋环境中保持身体健康,又能在必要时用于自卫和抵抗外敌。
走访调查:走访工作人员,调研民声民意
调研团有幸采访到普陀区非遗文化馆副馆长、非遗科书记郑晓艇。通过与书记的对话,调研团了解到在传承和发展舟山船拳的过程中,像朱萍老师一样的传承人普遍年纪较大,非遗科也正在挖掘比他们更加年轻的,甚至90后、00后来加入传承。
郑晓艇书记表示非遗进学校的促进作用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个项目更多的是在向学生普及这项非遗,对于深层次的传承而言,学生仍旧缺乏自觉性,因为大学时间短暂,毕业后是否会选择继续传承这项非遗文化犹未可知。学校作为推广普及是一个比较好的阵地,但是要真正传承非遗文化,还是需要舟山的本地年轻人的加入。
调研团采访郑书记
好酒也怕巷子深。舟山船拳的传承与推广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实践。民声所向,才是调研团发展的方向。为了深入了解舟山船拳传承的现状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同时,也为了推广宣传舟山船拳这项非遗文化,本着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对舟船拳充满兴趣的目的,调研团就舟山本地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交流了舟山市民对于舟山船拳传承的相关建议。
图为调研团成员进行问卷调查
互动教学:深入社区街道,弘扬船拳文化
近日,浙江海洋大学舟山船拳非遗文化调研团踏上了意义非凡的旅程,他们满载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前往历史悠久的马岙社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舟山船拳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更是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生动实践。随着调研团成员们抵达马岙社区的文化礼堂,一场精心策划的开场仪式缓缓拉开序幕。调研团成员轮番上阵,祝诗涵同学生动地讲解,向公众全面展示了舟山船拳的独特魅力,精心设计的有奖问答环节活跃了现场气氛,观众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
图为调研团成员进行社区演讲
在讲解结束后,祝诗涵同学和冉芳珍同学向观众展示了舟山船拳的文创产品——两个手工黏土制作的人偶。这种创新的表现形式为舟山船拳注入新的活力,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了观众眼前,这两个精致可爱的人偶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图为调研团成员展示黏土人偶
演示环节,几位精通船拳的同学更是大展身手,他们或拳风呼啸,如海浪拍岸;或步伐轻盈,似渔舟唱晚,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调研团还设置了“学拳小课堂”,邀请社区居民亲身体验船拳的基本动作,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
图为调研团成员教导社区小朋友
此次舟山船拳非遗文化宣讲活动在马岙社区的圆满成功,不仅加深了当地居民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舟山船拳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浙江海洋大学舟山船拳非遗文化调研团表示,他们将继续深入基层,通过更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深入学习船拳技艺,寻觅非遗传承之道
2024年7月28日、7月30日两次上午,浙江海洋大学舟山船拳非遗文化调研团在舟山市普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楼排练厅向舟山船拳的非遗传承人朱萍老师等4位老师深入学习了舟山船拳。中途休息期间,调研团还采访了朱萍老师。
舟山船拳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它的传承正面临着挑战。舟山船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通过学习船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体会到古代舟山渔民的智慧与勇气。调研团练习船拳,宣传船拳,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认识船拳,学习船拳,从而让船拳再次发扬光大。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老师合影
因为调研团先前跟着视频自学了一部分的舟山船拳,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老师们先带领调研团温习了一遍所学内容,也是想要考察一下调研团的水平。之后老师们便从第一式开始抠调研团的动作细节。为了让调研团的动作能够更加准确,一招一式老师们都会展示很多遍,同时也会观察并纠正调研团的一些动作问题
图为船拳老师指导调研团
舟山船拳最初是渔民在出海捕鱼时用于自我防护和增强体力的一种武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武术形式,融合了海洋文化和传统武术的精髓,所以老师们在进行动作指导的同时,也会向调研团介绍动作的含义与要领,以及它们对应在捕鱼与防护时的应用,以便调研团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住船拳动作。
图为调研团成员跟随朱萍老师学习
通过一上午的学习,调研团的船拳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调研团不仅体验到了舟山船拳的魅力,也深刻理解了舟山船拳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舟山船拳是舟山宝贵的文化遗产,调研团会继续推动它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国运昌盛,文化兴旺。中华瑰宝舟山船拳,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骄傲,其前行之路既漫长又充满挑战。我们青年一代,应秉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勇敢担当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让舟山船拳的独特魅力绽放于世界舞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和创新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肩,用青春的热情和智慧,书写舟山船拳传承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8-29 21:45:40
2024-08-29 10:55:00
2024-08-26 18:12:17
2024-08-22 12:07:23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