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逐梦乡野”实践团赴太和县开展“青衿之志—梦启太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我们逐梦乡野实践团决定深入家乡太和县展开调研,围绕生态,产业和文化三方面进一步探究太和县乡村振兴特色机制,为家乡的长远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包括前期准备,实地考察和后期总结三个阶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线下采访和实地宣讲等多种方式,对太和县的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将从文化、生态、产业三方面逐一展示本次社会实践过程和收获。
太和清音,古韵新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太和清音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起源于元末明初,因其独特的唱腔和旋律,曾一度风靡淮河两岸,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曲艺一度走向衰落,太和清音也面临传承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实践团深入太和清音基地开展活动。
为了实际了解太和清音的文化魅力,我们团队先是参加了由太和县文化局主办的“清音雅韵”太和清音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聆听张洪奎老师的生动讲解并欣赏余飞老师及其演奏团的倾情演出,演出结束后,我们有幸采访到清音非遗传承人余飞老师,余老师热情地回答了团队成员的问题,并且对于我们深入发掘清音的魅力以及向群众宣传这一宝贵曲艺寄予厚望,随后我们实践团进入所在地中学进行清音宣讲,激发学生对于清音的兴趣,通过一系列举措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太和清音这一非遗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去。
绿意盎然,湿地之约—生态助力乡村振兴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它不仅是水资源的“蓄水池”,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太和县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西部沙颍河岸边,周边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河流湿地。我们实践团通过调研、采访,志愿活动和海报宣传等方式呼吁公众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并为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在实地调研湿地公园现存生态状况之前,团多成员先通过上网查询和翻阅书籍等途径了解湿地功能,初步认识湿地公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团队积极开展科普讲座和湿地保护进校园活动,引导公众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随后我们团队发起日常环境清理志愿活动,沿着湿地公园内的小径,水岸线和休息区等区域进行垃圾清理,分类处理遗留的垃圾,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愿意加入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为保护湿地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宏爱博大,医缘精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省太和县作为华东最大西药集散地,医药类企业在此蓬勃发展。为探寻医药产业发展成功的原因并宣传太和县的医药产业,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22日来到悦康药业集团实践学习。
医药产业是太和县的龙头产业,而悦康则是这众多医药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了解这样一个企业发展的历程无疑对实践学习有重大作用。在我们的邀请下,悦康医药集团的吴主任热心地向我们讲述公司的发展历程。社会实践最重要的便在于“实践”二字,于是团队成员在吴主任的带领下亲身感受制药工作的流程,学习药品的一些基础知识。吴主任也以生活中常见的药品举例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团队成员讲述制药过程和各种仪器的功能。在吴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的学习逐渐走向尾声,但是心中仍有不少疑惑。于是,团队成员们抱着疑惑采访了悦康药业集团(太和地区)的陶主任。在专业人士权威的解答下,实践团成员对太和县医药产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未来,我们相信在太和县的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像悦康医药集团一样茁壮成长,实现地区的产业振兴,从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要实现乡村振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智慧的结晶,需要产业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五个方面同频共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成员对于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更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太和县能真正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提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助力国家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19 09:59:52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