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助力高青县荒土地水稻种植研究与粮食安全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助力粮食产业发展,增强农产品种植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促进粮食安全战略的传播。7月12-13日,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前往高青县的荒土地农场进行粮食安全知识宣讲以及硅肥料应用种植。通过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村民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同时切身参与水稻的种植,为高青县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在荒土地农场合影
水稻的种植需要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其中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最为理想。同时,水稻对光照的需求也很高,这通常要求生长期间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以上的日照。其次,水资源是水稻种植不可或缺的条件。水稻是典型的水生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此外,土壤条件也是影响水稻种植的重要因素。水稻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营养供应也有较高的要求,喜欢富含有机质和充分供应营养物质的土壤。因此,对于水稻种植地区的选择是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满足温度、水分、土壤、光照等多样化条件。高青县荒土地农场的气候条件温和,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其优越的条件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在荒土地农场种植水稻
此外,常家镇辖区内荒土地农场作为高青水稻育种基地,与中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借助各方优势力量,开展现代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和种质创新,改良现有品种。目前荒土地农场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云海研究员合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积极与农业标杆企业合作,建立综合性、示范性、标杆性大规模产教融合基地。将实习实训融入生产实践活动,农时举办组织学生参与到农业实践活动中,培育出理 论知识丰厚、动手能力强、能够真正服务乡村发展的经营化人才。

图为水稻负责人向硅小蒜科技助农团成员传授种植水稻经验
在实地种植的过程中,水稻种植负责人刘老师告诉我们,水稻的种植以三行为标准,指的是每个品种水稻苗的种植不能超过三行;以两指为宜,指的是用食指和种植夹住稻苗,将其插入田里,这样种植的水稻更加牢固。同时不同品种之间需要间隔30厘米的距离,余下的水稻苗不能再进行种植,需要倒插到土中,防止对正常水稻培育造成干扰。通过老师的亲自指导与实践教学,我们完成了6列的水稻种植。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在荒土地农场合影
团队宣讲人王斌针粮食种植问题和粮食安全战略展开探讨,与村民们共同探究一些粮食种植技术和方法,并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宣讲,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状况,通过探讨研究真正掌握种植知识,同时让粮食安全问题得到重视,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宣讲人与村民探讨粮食种植问题
团队通过与村民互动,积极参与实践学习等,对常家镇辖区内荒土地农场粮食种植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宣传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种植活动,极大提高了农民对粮食安全的认知,为助力了乡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贡献力量。(撰稿人:陈美清、崔雪彤)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09 18:20:2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