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启梦实践团三下乡——“骄杨永生,英雄不朽”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湘江碧水映青山,板仓故居留英魂。革命岁月风雷动,骄杨不朽耀乾坤。
7月12日,为了承续红色精神,重温革命历史,培养当代青年人的爱国热情,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荷香启梦”实践团来到了位于长沙市开慧乡开慧村杨开慧纪念馆。

图为参观杨开慧纪念馆
纪念馆包括杨开慧同志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和杨公庙四部分。 该地安静肃穆,四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象征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也仿佛是对她们事迹的自然歌唱。纪念馆展示了杨开慧烈士的英勇事迹,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她的坚定信仰和无畏精神,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追求。
队员们来到杨开慧纪念馆主馆,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了杨开慧烈士的感人事迹,深入了解了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杨开慧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她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令队员们感触颇深,尤其是她2.9米的雕像代表着她29岁的生命。让我们对她对生命有了更崇高的敬意。其次队员们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三个主要展厅:“板仓朝霞,追寻崇高信仰”、“革命战士,践行崇高信仰”、“骄杨永生,献身崇高信仰”。
馆内,每一幅照片都闪烁着历史的光辉,每一段文字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杨开慧烈士的英勇事迹,在这里被生动而详实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她坚定的眼神、无畏的姿态,仿佛穿越时空,与每一位参观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程,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引领着青年学子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随着脚步的深入,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杨开慧的故居。
【板仓朝霞,追寻崇高信仰】

图为展馆雕像
杨开慧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逐步形成坚定革命信仰的历程。她的父亲杨昌济是著名教育家,对她影响深远。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稿和实物,队员们了解了杨开慧在革命初期如何追随信仰,投身革命。
【革命战士,践行崇高信仰】

图为展馆雕像
杨开慧的英勇事迹,从她与毛泽东并肩作战到在恶劣环境中坚持革命的精神。展厅里有她的手稿、信件和生活物品,生动还原了她的革命生活,使队员们仿佛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骄杨永生,献身崇高信仰】

图为杨开慧雕像
杨开慧被捕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最后时光,展出她的书信和遗物,特别是她的遗言:“革命成功后再告诉我的儿子。”这句话深深震撼了参观者。队员们感受到了杨开慧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励着每个人继续为理想奋斗。
队员们随后参观了杨开慧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我们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对话,与英魂交流。墓冢前,杨开慧烈士的汉白玉塑像静静地矗立着,她面容安详,目光坚定,仿佛在注视着这片她曾经为之奋斗的土地和人民。墓碑上,毛泽东主席手书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篇熠熠生辉,金色字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杨开慧烈士的深切怀念,更寄托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期望。我们站在墓碑前,默默地诵读着这首词,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敬仰。

图为杨开慧陵园
经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时代的火炬。我们当代青年应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在调研中,我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与无畏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坚守使命,勇于担当,展现青年的卓越风采,谱写红色文化的崭新篇章。
文字:罗赞波、郭辉
照片:龚嘉俊
作者:罗赞波
审核:周林洁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09 18:20:2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