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文理学院“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橙汇成长护新苗 非遗文化润童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走进武汉市黄陂区青龙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学习中华传统,感受非遗魅力。
7月4日,开展以“漆含古韵,水拓兰竹”的特色宣讲活动宣讲员蔡思哲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介绍了漆扇的历史文化背景、起源、发展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随后,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开始制作漆扇,从选材到装饰,每步都亲力亲为。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都成功完成作品。看到成品,孩子们脸上洋溢自豪笑容,分享制作心得。此次体验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手工艺魅力,学会坚持与努力。
7月5日,举办以“一片甲骨启文明,一撇一捺皆历史”为主题的特色课程。课程围绕甲骨文起源、演变及书写方法,采用趣味教学方式,让小朋友体验甲骨文创造,感受其历史底蕴与美学价值。宣讲员王悦生动讲述甲骨文起源,并介绍仓颉造字故事,视频展示符号创造过程。宣讲员戴瑶则通过十二生肖实例,讲解甲骨文实际应用,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鼓励小朋友们尝试识别和书写甲骨文,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了解其独特魅力。小朋友们积极模仿,虽字迹稚嫩,但探索精神令人欣慰。此次活动为小朋友打开通往古代文明的大门,深入了解甲骨文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7月8日,开展以“传神绘彩,谱纸成鸢”为主题的京剧脸谱课程。宣讲员徐佳露以《卜算子·脸谱》为引,详细讲解了戏曲的历史与地位,并展示了各种脸谱,解释其背后的角色性格与身份。随后,她现场示范脸谱绘制技巧,并鼓励小朋友们亲手绘制。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选择各种颜色寓意不同性格,一笔一划地绘制出属于自己的脸谱。最终,小朋友们戴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脸谱。这一刻,他们成为了舞台上最闪耀的明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与热爱着传统文化。
7月9日,开展“灯影诗韵,穗拨华彩”活动,灯笼象征团圆、吉祥,学生亲手制作灯笼,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宣讲员龚琪首先带领孩子们猜灯谜,灯谜富有趣味和挑战,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猜灯谜不仅体验传统文化,还锻炼智慧和知识运用。随后,宣讲员陈源源结合诗歌韵味和手工制作,开展传统灯笼制作课程。老师们耐心示范,孩子们认真制作,展现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孩子们完成独具特色的灯笼,受到志愿者老师赞扬。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还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和创造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底蕴。
此次暑期“三下乡”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文韵传承”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学习中华传统,感受非遗魅力”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们深入学习古诗、书法、剪纸技艺、茶文化精髓、端午节传统习俗以及甲骨文,极大地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书法创作、剪纸艺术和泡茶技艺,以此提升其动手能力,并培养审美与创新能力。(作者:戴文彬)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09 18:20:22
2024-07-01 18:24:33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