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竟然有这么一所中学
安徽省阜阳市竟然有这么一所中学:这里的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课堂上自主开展学习,班级里人人都是班干部,随时到校长室找校长聊天,在表彰会上给老师发奖,自主组织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同时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阜阳东联和信中学推出的一系列教育创新改革,在教育行业得到了高度认可,多次被《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教育核心媒体的报道。
东联和信中学教改成绩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育的情怀和不断地创新实践。
一、以“教育家办学”撬动学校高起点发展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先进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指导,确保了东联和信学校建设的高起点。办学之初,东联和信中学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如何创办一所“让每一个学子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校”?如何创办一所可供借鉴和复制的示范性学校,满足广大学生家长“让孩子上好学”的需求?东联和信中学决定既不靠“砸钱请名师”,也不靠“掐尖儿拼生源”,而要走出一条“依靠先进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办出高质量、可复制的“人民满意的学校”之路。
首先,“教育家办学”,让教育家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东联和信学校聘请教育名家魏书生为名誉校长,为学校把关定向;聘请曾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百佳校长”的胡志民担任校长,进行现代学校管理。两位教育名家的引领,让学校实现了“教育家办学”。专业领域,学校还邀请了德育专家孙学策先生、英语教学专家易仁荣老师、学习科学专家王珏老师等专家名师引领指导。
其次,教育思想引领,让“自学自育”为学校发展提供理论动力。学校以魏书生“自学自育”教育思想指导办学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走进东联和信学校,校门口的校训石上,“融会创新,立信笃行,为学为人,为国为民”16个红字赫然在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体系清晰地展示在展厅墙壁上,如同牵引学校发展的火车头,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动力。在学校教学楼楼道两侧,“四大理念”“四鹰行动”“四青工程”“七个一分钟”“八个好习惯”,创办文明校园的“六个好标准”等活动和倡议,将学校的教育思想细化为行为规则,张贴在专栏橱窗,时刻引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再次,管理理念落地,让自主管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所有班级的学生,个个都是“班干部”,每个班都有一张《班级管理分工表》,谁负责开门,谁负责收作业,谁负责卫生,都规定得清清楚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促进了他们的全面、主动发展。开会集合,课间活动,午餐吃饭,晚间休息,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行动,都体现出学校“自学自育”教育理念。
二、以教研机制创新,引领教学改革前沿。
1.继承和发展优秀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魏书生老师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中心,在实践中总结并创造了“六步教学法”。(1)定向。确定整节课的教学重点,舍弃无关紧要的部分,提炼出“知识点框架结构”。(2)自学。明确教学目标以后,学生可根据目标自学教材,提出重点、难点,并自行探索答案。(3)讨论。学生通过自学,大部分疑难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做标记,小组共同讨论。(4)答疑。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对学生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5)自测。学生根据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重难点自拟一组测试题,自己解答并进行评价,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复习和巩固,并做到灵活运用。(6)自结。在下课前,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简单考查,并予以评价,根据考查结果下一步对教学做出调整。
“六步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胡志民校长在学习践行“六步教学法”过程中,提出了“5D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进一步实践,将该模式发展为“1+5+1”教学模式(即“前置研究”+“导人、思考、研讨、展示、巩固”+“检测”)。
“六步教学法”“5D高效课堂教学模式”“1+5+1”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促进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让无数中等生甚至学困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掌握了学习的规律。
2.以教研机制创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为帮助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建立了“三备两研”课堂教学研究保障体系。“三备两研”是指教师教研的五个步骤:“初备”(教研组成员分别备课)-“集备”(集体备课)-“样课研究”(骨干教师上样课)-“复备”(样课后集体修改导学案)-“课后反思研究”,该制度提升了教学的规范化,为新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学校还以“自学自育”教育思想为核心,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号召每个教师大胆创新,形成“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方式。例如:历史教师李红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自学和思考。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内容,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当时两国当权者生活方式角度看,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围绕这个问题,学生积极查找资料,各抒已见,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理解历史真相的钥匙。
3.以“培优辅弱工程”,解决因材施教难题
针对学校生源参差不齐的问题,学校启动了“培优辅弱工程”,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密台阶、快反馈”的原则,帮助学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该工程重点在于改变传统的补课方式,实现了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例如:8年级数学组将学生按数学学业水平分成6个团队,每周利用固定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到不同的教室去补课。为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努力实现自我成长,6个班的数学考试采取“分层测试”的方式。基础最弱的班,测试时本学期新知识占40%,补课内容占60%;基础稍弱的班,新知识占60%,补课内容占40%……基础最好的班,补课时经常做一些高难度的练习题,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积极输出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东联和信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改革创新举措,得到了各级政府、教育同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2022年12月,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教育局领导及专家一行到东联和信学校考察调研,不仅高度认可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而且决定与学校开展共建合作。会昌县教育局将所属白鹅中学指定为全县“综合改革示范校”,成立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专班,全面负责共建工作,适时向全县推广。东联和信学校负责对白鹅中学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东联和信学校的管理模式,应用学校参与开发的“和信融智教育数字化系统”,向白鹅中学派出督导顾问,全面提高白鹅中学的办学质量。短短一年时间共建合作成效显著,省市县各级领导数百人次来参观考察,都给与了非常高的评价。
东联和信中学最初的办学目的,就是做出示范、向全国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输出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希望东联和信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可以不断从安徽走向全国,惠及更多的学校、孩子和家庭。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6-06 10:11:41
2024-06-03 18:10:30
2024-06-03 16:42:2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