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海科幼儿园邀请教育学博士周菁入园交流指导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识别幼儿在环境中学习,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近日,成都市温江区海科幼儿园特邀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周菁入园,围绕学习故事开展了一场互动研讨。海科幼儿园全体教师、保育员、后勤参加了本次培训研讨活动。
据了解,周菁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学博士、贯彻《指南》学习故事研习项目组组长、北京教科院早教所兼职教研员,20多年来在国内外、公办、民办、国际幼⼉园拥有丰富的⼀线教学和管理经验。
走进环境 走近儿童 走近教师
迎着晨间的朝阳,周菁一大早来到幼儿园。此时正是孩子们的晨间锻炼时间,周菁老观察并参与到孩子们的晨间活动。孩子们自主创设的“情境式”的攀爬游戏、钓鱼游戏等,都让周菁老师感受到游戏的灵动性。
周菁说:“孩子们在攀爬时不只是单纯的完成锻炼的动作,而是自主地创设了情境,赋予了游戏更多的趣味性;钓鱼游戏中,孩子们通过角色、记录等方式,把游戏玩‘活’了。”
在周菁观察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也在观察她,有的孩子说:“周老师,在我小的时候我见过您,今年我都快毕业了。”“真好呀!我们又见面啦!”孩子们亲切地与周菁老师打招呼,并送上了周菁的专属书签,孩子们在每一张书签上都用心的画上周老师的笑脸,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的欢迎。
周菁观看了小朋友们的游戏后,给老师们留下了一些问题,也对同行的中层干部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
区域时间,周菁来到班级看孩子的活动状态以及孩子的活动环境,就班级的区域创设和环境,给班级的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请老师们思考。
在与周菁交流的过程中,每个班级的老师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启示,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思考。无论是关于区域活动的,还是关于环境设置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值得大家去深思。
围坐研讨:用心观察,用爱回应
孩子们陆续离园后,会议室传来了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是老师们早早的坐在提前布置好的自主舒适的环境中,等待周菁与大家产生连接。
以“聚焦学习故事,深研促成长“的研讨主题开始啦!老师们相互解读了自己选择的学习故事简拼,周菁以”为什么会选择这篇学习故事?为什么会写这篇学习故事?”带着老师们更具体的去思考故事中这些有能力、有自信、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看到一个个鲜活而又独特的个体。
对话倾听,走近儿童
听故事的时间到!山楂树班的孔老师分享了学习故事——树皮的秘密,从一次偶然的触摸延伸出“树皮对对碰”、“拓印树皮”的后续,起初是感兴趣的孩子参与,到后面全部孩子被吸引并参与探索。
周菁针对孔老师分享的学习故事提出好奇和疑问:班级主题中的某项活动一定要通过集教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吗?
老师们就周老师提出的疑问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同:班级主题活动应该是对孩子有真正意义、适宜孩子的,并不一定需要每个孩子都参与,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和重点识别才是产生下一步学习的可能。
丁香树班的罗泽琼老师分享了张瑞老师的故事——在更大的宇宙闪闪发光。故事内容是一次家长参与的家校讲座活动,引发了孩子想要了解主讲者的兴趣,并以诗歌的呼应贯穿整篇故事。
周菁老师提出疑问:这是一篇学习故事吗?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引发老师们思考,并通过向老师们分享一则回应式对话的学习故事案例,以此帮助老师们回顾学习故事的构成要素、要点。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
研讨活动中,在周菁的不断追问下,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刷新着对学习故事、对孩子、对工作的认识与感受,保持对儿童的好奇心。这样特别的一天,留给老师们的能量远远不止这一天,希望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更加理解儿童学习的意义,建立与儿童之间的专属连接,做好儿童的倾听者、陪伴者、支持者,共同为儿童的学习而欢呼!
活动后,老师们也有很多感悟要分享。
鲜梅说:“非常高兴又有机会听周老师的课。在周老师的课堂,永远不缺的是话题,每位倾听者时刻都被调动着,随时保持在思考中、在吸收中的状态。在周老师问题导向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每个参与的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同伴的交流讨论等方式梳理出答案。这样得出的答案与普通讲座式的一味往你脑袋里填东西的区别在于,这些答案会深深地印在平时的实践中,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李沁说:“通过这几天周老师对我们的望闻问切和对症下药,让我对学习故事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观察、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的解读在一日活动的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轨迹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发现。如果,孩子因为老师的爱和关注幸福着,老师因为自己付出的关注和爱而幸福着,那便是教育最好的样子了。”
张帆说:“本次培训感受就是真实,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真实的与孩子一同去感受,记录时真实的还原学习故事的现场感,根据幼儿兴趣顺其自然的发生课程故事,多样化的形式推动课程故事,并且还巩固了学习故事的组成部分,收获良多。”
江敏说:“听了周老师的培训和其她老师的故事分享和简拼的分享,也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学习故事,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发现小朋友的独特之处,也可以及时的给老师反馈,以一件小事发现小朋友无限的可能,还有就是人的记忆会忘记,但是你记录下来的东西不会忘,也可以发现孩子在你和家长眼中的不同。”
周春梅说:“保持童心——持续深入——倾听陪伴———环境力量 周老师的培训用一个个我们身边的事开始,通过与我们最近的故事与我们建立链接,然后加入专业性的知识,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关注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群体里的每一个儿童。一场近距离且氛围轻松自主的围坐研讨,打破了一贯的教研方式,带给大家全新的体验与思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内化这些能量,转化为去支持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力量。期待和周老师的下一次相聚与脑力激荡。”
周菁最后总结道:“学习应该是一个闭环,既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所有人一起投入,所有人经验共享,教学资源和方法便会越来越丰富。”(张怡 罗义婷)
责任编辑:祁霞
2023-06-14 21:45:57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