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遇见心宁实践团深入青海,感受新能源发展的无限潜力
2024年7月15日至16日,华北电力大学暑期职业体验团青海实践团带队老师张欣烨、杨亚宁与学生王峥芃、韩晓龙等一行十人来到国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分公司,开展参观学习、理 论宣讲、生涯访谈等工作。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了黄河公司新能源建设分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殷光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公司的概况以及近年来在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工作成果。在实地参观环节,实践团首先来到了黄河公司共和光伏产业园区所在的塔拉滩。塔拉滩从2011年开始发展光伏产业,逐步建起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进入园区,实践团成员不禁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震撼。巨大的光伏组件组成了一个个整齐的子阵,远处看上去如同一片浩瀚的蓝色海洋,覆盖了整个广袤的大地。登上观光塔,光伏板在正午时分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在殷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了园区内的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站内工作人员为老师和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水光互补技术。通过龙羊峡水电站水轮机组的快速调节,原本不稳定的锯齿型光伏电源,能够被调整为均衡、优质、安全,更加友好的平滑稳定电源。通过水光互补,极大地提高了水电站送出线路的经济效益。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海南州特高压一期一标段1000MW光伏项目参观学习。殷主任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光伏板前,详细介绍了光伏组件的功能。该项目采用先进的光伏技术和设备,其中跟踪式光伏板支架可以随着太阳的运动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最大程度地捕捉太阳能,使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更高。在光伏园区内,团队成员看到了光伏板下的羊群。殷主任向师生介绍,光伏板立于沙石地之上,可以阻挡风沙,也为土地遮挡强光直射,使得蒸发量、风速、沙尘都大大降低,光伏板下植被也日渐恢复。当青草的生长超过了光伏板,则会对发电效率等造成影响。为此,光伏电站尝试在光伏板下建起了“光伏+牧场”。羊成为了园区里的“除草工”。实现光伏园区良性循环的同时,光伏羊也是提高当地群众收入的渠道之一。“板上发电、板下牧羊”成为一道特色景观,实现了“绿电+生态+民生”三赢局面。

离开光伏园区后,实践团来到海南州青豫直流特高压二期900MW光伏项目配套基础设施2#、3#升压站参观。光伏电源项目通过35KV预制舱式汇集站经集电线路接入到330kV升压站,再通过330KV汇集线路送至特高压外送基地。光储项目管理部副主任王营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项目施工情况,带领大家近距离参观了变压器、GIS等一次设备。实践团还参观了站内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王主任特别提到,随着智能电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通信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行业中,电网运行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7月16日,实践团同黄河公司新能源建设分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殷光鸿,风电项目管理部副主任杨贵智、任勍昌,光储项目管理部副主任赵睿进行座谈,并分别与两位职工开展访谈。交流围绕生涯规划建议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展开。职工们还分享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历。他们勉励同学们要潜下心来,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简单的工作用心做,秉持热爱与奉献的初心,在不断地实践中磨练与成长。
随后,学校“能源报国”宣讲团成员韩晓龙与吕航分别以“与电成长 砥砺前行”与“执光开前路 青春应许国”为题作主题宣讲。韩晓龙同学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自己与“电”结缘、圆梦华电与亲身践行能源报国事业的青春故事;吕航同学则从自身经历出发,以华电的青春历史作为落脚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华电为祖国能源电力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与这段历史对自身产生的深远影响。两位同学的宣讲感染人心,引发在场听众对能源领域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通过在国电投黄河公司为期两天的实地参观和座谈交流,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青海省“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自然禀赋和新能源发展的无限潜力。此次职业体验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到了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和能源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追求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行动践行“能源报国”的初心与使命,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华电学子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22 12:07:23
2024-08-19 09:59:5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