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轻队走进荆楚大地开展社会实践
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湖北荆州”文兴古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响应党和国家对青年学子的号召下,为积极响应国家传承传统非遗文化和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实践团于8月10日组织前往汉绣传承基地——湖北省荆州市荆楚汉绣传承园进行实地调研,实践共为期15天。
(图为团队出发照片)
寻访故里,探忆源头
承载着楚文化的汉绣,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曾吟叹道:“翡翠珠被,烂齐光些。翦阿拂壁,罗帐张些。纂祖绮缟,结琦黄些。翡帏翠帐,饰高堂些。”“被纹服纤,丽而不奇些。”而后江陵二号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更证明了汉绣与楚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湖北民俗志》载,明清之际,楚地上至官贾,下至名妓优伶,多有喜用汉绣为服者。
2008年6月14日,汉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采访非遗文化传承人——张先松老师
张先松,沙市汉绣艺术大师,省级非遗汉绣唯一传承人。早年,他毅然辞掉小学教席,走进沙市绣品厂,拜汉绣老艺人李裕山为师学习刺绣设计,同年,又拜汉绣老艺人张济良为师学习汉剧戏装制作。老师说,他用两份的努力换来了如今的一身技艺。2013年,绣界巨肇张先松毅然挂出荆楚汉绣传承园”的招牌。如今,“他已八秩高龄,却在汉绣的案绷上闪耀着生命的光芒。每天还在画图本、做刺绣、教学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荆楚汉绣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更多人知晓和传承这门手艺。
实践团队到达汉绣传承园后,先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本次主要的实践内容。随即对传承园的负责人————省级非遗汉绣传承人张先松老师进行了采访,队员们就自己对汉绣和采访内容进行了提问,张老师给予了热心的回答。在采访结束后,队员对于汉绣和汉绣传承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到在国家大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汉绣传承从0走向1的不易和目前取得的成就。
(图为团队采访照片)
参观汉绣工作室
在张老师的接待下,团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汉绣的历史展览区。展览中展示了汉绣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学生们通过这些展览资料,了解到汉绣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团队成员们参观了工作室的制作区域。在这里,成员们亲眼目睹了汉绣技艺的全过程。从准备刺绣布料、设计图案,到选用各种针法和绣线,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细致入微的工艺水平。张老师和他的徒弟详细讲解了每一种针法的用途和效果,并且现场演示了部分经典图案的刺绣过程。
在张老师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汉绣产品已由原来的民用小绣品和少量戏剧绣服发展到帐帘、披风、被面、枕套、服装、大幅、中堂、条屏、折页、摇件和屏风等十多个品种。
(图为团队参观汉绣传承基地)
签署协议 授牌仪式
在参观采访结束后,社会实践团队在汉绣传承园举行了签署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及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在传统文化保护与推广领域的合作正式启动。这一举措不仅将推动汉绣文化的传承,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参与传统工艺的宝贵机会。在授牌仪式上,社会实践团队与汉绣传承园负责人张先松老师正式签署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协议书。授牌仪式上,张老师表示,汉绣传承园期待与我校团队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汉绣艺术的新发展路径。
未来,双方将继续开展一系列丰富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为更多的学生和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机会。
(图为工作室老师及团队成员合照)
采访文旅局非遗科负责人
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荆州市文化和旅游管理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这次采访不仅增进了学生们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了解,也为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采访过程中,非遗科负责人周老师详细介绍了荆州市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通过采访,实践团队了解到政府部门通过建立非遗名录、提供财政支持和举办传承活动等方式,致力于保护和发扬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此外,非遗科还积极推动非遗教育,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参与到非遗的学习和传播中来。
在互动环节中,团队成员们就如何提高非遗的社会认知度、吸引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等问题提出了问题。周老师对这些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并分享了她对非遗未来发展的展望。她强调,非遗的传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将非遗的精髓融入现代生活中,是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
通过此次采访,团队成员们对荆州市非遗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充满了敬意,也对如何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此次采访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访结束后,实践团队表示,将继续关注非遗保护工作,并计划在未来的活动中,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事业。
(图为采访非遗科室负责人图)
本次社会实践给成员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成员们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脉搏,了解到家乡非遗文化传承的蓬勃和活力。通过参加实践,团队成员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提升了对文化传承保护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不仅提高了成员们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和传统艺术的珍贵,也进一步提高了成员们对地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本次社会实践了解到了在国家对于非遗文化保护政策的支持下,非遗文化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目前在政策支持下做出的努力和成就。作为当代的中国青年,对于非遗文化保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室校合作,引导当代青年积极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做能担大任的时代青年。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22 12:07:23
2024-08-19 09:59:5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