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文化沃土 中国网络文学加速“出海”
7月12日,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开幕。新华社记者 杨淑君 摄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杨淑君)自2006年起,“85后”童敏敏开始用笔名“童童”在网上发表小说。她创作的《冬有暖阳夏有糖》等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印尼语、西语、葡语等多个语种。
“文学的力量可以超越国界与时空,书中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满足了海外读者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童敏敏说。
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网络文学由小众走向大众,凭借其旺盛的生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景观。
7月12日至14日,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出海”持续推进,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43.5亿元,同比增长7.06%,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含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总量约为69.58万部(种),同比增长29.02%。
7月12日,在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新华社发
根据报告,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语种超过20种,涉及东南亚、北美、欧洲和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东南亚超越北美地区成为网文“出海”的首要目的地,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具有即时高效、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的特点,有着跨国界广泛传播的天然优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说,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对世界各国人民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意愿日趋强烈,这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网络文学这扇“窗口”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从一个个极具特色的中国故事中,了解中国的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感受中国脉动。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里丰富的哲思、精妙的语言、无穷的韵味,让我感受到汉语言之美。”童敏敏说,“作为创作者,我们试图用宽广的国际视野、崭新的审美趣味和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7月12日,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开幕。新华社记者 杨淑君 摄
“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化产品‘出海’最大的IP源头。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也是文化产业‘走出去’。”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介绍,不久前收官的网络文学改编剧《庆余年》第二季,不仅延续了第一季的热度,还让海外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千古风流。
截至2023年底,阅文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已上线中国网文翻译作品约3800部,海外访问用户数累计突破2.3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国IP走向全球的最大底气。”侯晓楠说,借助AIGC,阅文集团正在打造图、文、有声、衍生等一体化的IP多模态大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线下文旅等新场景,打造IP全产业链联动新范式。
“让网络文学真正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何弘说。
责任编辑:文杰
2024-07-09 18:20:2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