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学真知,柿香染恭城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寒露已经过去,恭城的柿子又熟了,为探究这个能够给恭城人民带来巨大财富影响的特色农产品,探究数字乡村的奥秘,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裕乡,赋能兴村”团队前往红岩村实地走访,感受月柿乡村文化,进行乡村振兴的实践调研。
尚未踏出车门,满树红艳艳的柿子就捕获团队成员们的视线。它们宛如一盏盏璀璨的红灯笼,沉甸甸地压弯了每一根笔直的枝条,那浓厚的丰收气息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扑面而来。恭城,这片土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怀抱,气候温和,四季更迭有序,雨水滋润,滋养着每一寸土地。而恭城的土壤,更是富含丰富的有机质,这为柿树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柿树对环境条件的挑剔要求来看,恭城的自然环境无疑是柿树栽培的理想之地。
红岩村四周被月柿林所环绕,家家户户的院落前都种有月柿树,这些柿子树在村民心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经过的深入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恭城月柿这一独特的柿树品种,凭借其自然的天赋,经过数百年的自然演化和劳动人民的精心栽培,逐渐形成了其卓越的品质,并成为了恭城的标志性特色农产品。目前,恭城月柿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产业。
(团队成员抵达红岩村)
在点缀着红灯笼般成熟柿子的林荫小径引导下,“数字裕乡,赋能兴村”团队成员抵达了月柿博览园。园内柿子大棚中培育的幼苗生机勃勃,充分展现了瑶韵柿乡独特的田园风光。此外,团队成员还深入了解了中国邮政与恭城月柿的对接帮扶工作。当天,广西电视台正在进行恭城月柿的直播销售活动,这场以“云推介”形式进行的直播专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将月柿的魅力以及恭城的风土人情广泛传播,有效地提升了恭城月柿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亲和力。
随后,“数字裕乡,赋能兴村”团队成员来到了中国月柿博物馆,沿着恭城月柿的历史脉络,通过数字机器的生动展示,逐渐深入了解了月柿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红岩村柿子协会负责人的采访,团队成员得知:红岩村作为恭城县的生态旅游村,巧妙地将柿子特色产品与旅游、数字产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月柿+旅游+数字”的发展模式。通过月柿这一纽带,红岩村成功地将旅游业与周边产业紧密相连,不仅推动了产品的精深加工,还极大地延长了产业链条,从而成功地打造了月柿的品牌形象。这一创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展现了红岩村的智慧和勇气,也为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数字乡村背景下,红岩村积极发展,在种植监控、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充分运用数字化,实现了以生态产业发展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到以生态环境改善实现旅游富民的跨越,并成功创建恭城月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广西区域农产品品牌保护等荣誉称号,真正做到了“数”“智”赋能。
(团队成员与红岩村柿子协会工作人员合照)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经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数字农业发展的蓬勃态势,并体会到农旅结合、文化促进旅游以及数字化推动给恭城带来的崭新气象。恭城在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有效衔接当地产业品牌拓展与乡村振兴,使恭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借助数字时代的列车,恭城的农产品已驶出大瑶山,走向全国。(梁碧旗 谢珊宇)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5-06 10:40:19
2024-04-29 16:24:5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