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国际认可:华西坝大学路街区改造项目获伦敦设计奖金奖
近日,在业内颇受好评,旨在加速转变,激励大胆创新,提供更多设计需求的伦敦设计奖2023(London Design Awards 2023)公布获奖名单,基准方中作品——华西坝大学路街区改造项目从众多国际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伦敦设计奖2023「城市设计--国际类」金奖。这也是华西坝大学路街区改造项目继入围“2023世界建筑节(简称WAF)大奖已建成项目改造类”后,再次获得国际奖项的荣誉。
据悉,华西坝大学路街区改造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华西坝板块大学路,是成都市城市更新首发示范区。不仅考虑立面改造,同时也结合景观提升街区整体空间品质和价值利用。该项目运用“城市需求导向的场景化营造”方式,构建以“文化街道博物馆、地域创生新模式和开放式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新旅游目的地。项目成功地通过立面和街道城市需求导向的场景化营造,重新焕发老成都记忆中的华西坝街巷活力,保护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状态,尊重融贯周边中西风格的历史建筑群落,将大学路重新打造成一条一直在生长的街道博物馆。实现了将华西坝打造成城市文化新IP和我国“城市更新行动”中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的目标。
该项目整体设计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专属于华西坝的地域创新方式,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新材料等结合四川大学老建筑上的建筑元素的特点,建立华西坝大学路街巷独有的地域建筑秩序。细节上将中式元素与西式贵格派建筑体量相结合,鲜艳的色彩结合被抽象化的神兽,古典装饰元素通过重构和演绎为现代建筑语言,中西合璧,延续了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街区风格
据了解,"BETTER FUTURE"是一个全球独立的设计推广组织,通过全球最大的设计奖项网络提供认可。组织内拥有115,000名成员,涉及9,600多个品牌和3,100个工作室。伦敦设计奖项目提供了多达40个类别的市场认可,旨在表彰那些有敢于创新和拥有前瞻性的眼光的项目。该奖项以伦敦市场为基础,也融合了英国本地和国际类的设计项目。据业内人士透露,本次所有获奖项目将会被自动升级进入全球冠军奖项计划-WILD Design Awards,以进一步表彰那些推进美好未来的使者们。
在谈及团队在设计华西坝大学路街区改造项目时是如何考虑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区特色时,基准方中集团首席总建筑师李迅涛表示,华西坝大学路改造项目的是一条街区的改造。我们要改造的是这条700米的街道位于在中国成都,一个拥有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我们的项目紧邻1905年建成的四川大学。这个片区是中国最早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集群之一。这个建筑集群是中国近代历史及文化的一段物质性的记录。我们做城市更新的目的不是去除城市记忆,而是通过对城市历史的延续,更好的保留城市记忆并服务于未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提取了这个片区主要的历史建筑的元素,包括中国风的砖、瓦,欧式的拱等。通过历史元素的延续及融合,使新老建筑形成对话,更和谐的融入城市空间。
对于整个改造项目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基准方中集团首席总建筑师李迅涛介绍说,改造项目街区原始状态较为复杂,周围集聚了多样化、复合化的社区人群。我们的思考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城市,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于此同时复兴这条街道。这条街道的业态包括了宾馆,公寓,商业,幼儿园等。在设计之初,我们调研了这条街的使用人群,包括原住民和大学生。我们调查的问题主要是他们想要怎样的生活氛围以及他们生活中缺少的功能。最终结论是我们需要恢复这条街道承载文化及人群记忆的作用,同时创造更多的城市文化活力场景。此外,基准方中成都创意三事业部创意总监王铭新则强调说,在幼儿园的改造中,通过保留原有建筑的微笑形线条以及引入更多的色彩,让建筑更加符合儿童的需求,更具有新生的活力。在屋顶上,我们增加了跑道,为孩子们在紧张的用地中创造出更多的活动空间。住宅改造主要是提取了中国建筑檐口的元素,在保留和提升居住空间品质与外观的同时,在沿街部分增加了商业空间。同时通过景观改造,设置符合现代审美同时记录街区历史的景观墙,结合玻璃砖和灰砖的材质混搭、人行道的玻璃展墙及文化铺装,用现代的方式演绎传统的元素,营造白天与夜间不同的街区氛围。同时,我们增设了座椅空间,增加了城市公共空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市民喜欢停留的地方。
谈及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和可持续性方面的考虑的问题时,基准方中集团首席总建筑师李迅涛总结为:运用“城市需求导向的场景化营造”方式,构建以“文化街道博物馆、地域创生新模式和开放式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新旅游目的地。整体设计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专属于华西坝的地域创新方式,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新材料等结合四川大学老建筑上的建筑元素的特点,建立华西坝大学路街巷独有的地域建筑秩序。而基准方中成都创意三事业部创意总监王铭新则披露说,立面材料选用可开模定制各种造型,现场可快速拼装的新型材料“纤维混泥土”,结合特意做旧的仿古面砖、高质感的不锈钢和简洁的高透玻璃等具特色材料,整体效果传承华西坝的精神内涵,又有独特的气韵,成为都市圈中新网红打卡地。
面对大伙最为关心的如何做好平衡保护传统建筑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需求的话题时,基准方中集团首席总建筑师李迅涛介绍说,通过现代化的演绎形成改造后的立面形式。同时提取历史建筑中的颜色,通过参数化等方式,分析色彩关系及比例,赋予到改造后的建筑上。我们保留了街道的部分原始架构,以及原始总平面。并把历史元素赋予到新的建筑上。细节上,将中式元素与西式建筑体量相结合,鲜艳的色彩与被抽象化的神兽结合,将古典装饰元素通过重构和演绎为现代建筑语言,中西合璧,延续了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街区风格。他还同时表示,由于这个项目设计时间紧张,为了让保留老成都的记忆,同时焕发时代新生,我们保留了街道中原有的梧桐树。同时拓宽了人行道的宽度,可以让居民在街区漫步中更好的感受街区的历史氛围及人文关怀。在设计中,还引入了潮流文化的元素,比如潮流的字体、更符合年轻人品味的商家等,使街区更具现代时尚气质。在改造中,我们延续了拱的元素及灰砖、红砖的材料,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重组及叠加,顺应文化价值,打造更加和谐的街区形象,丰富街区的空间及氛围。
最后谈及该项目对华西坝大学路街区的未来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和意义时,基准方中集团首席总建筑师李迅涛概括地说道:运用“城市需求导向的场景化营造”方式,构建以“文化街道博物馆、地域创生新模式和开放式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新旅游目的地。项目成功地通过立面和街道城市需求导向的场景化营造,重新焕发老成都记忆中的华西坝街巷活力,保护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状态,尊重融贯周边中西风格的历史建筑群落,将大学路重新打造成一条一直在生长的街道博物馆。实现了将华西坝打造成城市文化新IP和我国“城市更新行动”中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的目标。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认为,片区更新应该是有关区域文化延续及在地需求的有机融合。建筑师应该作为城市生活的编剧,以适当的场景回应居民对历史记忆、文化元素以及更加便利的生活设施的需求。我们希望用建筑及景观搭建一个城市生活舞台,使不同需求的居民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拉近城市生活与居民的距离,创造更具人文关怀和独特历史记忆的空间场景。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2-23 18:04:09
2024-02-22 11:16:13
2024-02-21 10:07:05
2024-02-09 11:51:06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