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点点显精彩 生活处处皆文章
“冬日晴可爱,温如君子人”。它朴素而华美,蕴含着无法言喻的魅力与深度;它快乐而纯真,激发种子的生命力,使其在时光中茁壮成长。为了用好部编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推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彭州市天府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一场以“琐事点点显精彩 生活处处皆文章”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
参会教师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讲座《作文教学三问》,王老师在本次讲座中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一、写不出真的是因为缺乏生活吗?二、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生活吗?三、为什么写不出有意义的生活呢?王老师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孩子们写不出并非因为缺乏生活,而是需要激活、开阔、擦亮他们的日常生活。真实的感受和情感才是作文的真谛。对于作文,我们应该用审美的眼光去感知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这也是作文的意义所在。这三个重要问题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参会教师们认真聆听并做了详细记录。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王代庆老师认为: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那么如何付诸实践呢?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到,从一年级起就要坚持课外阅读,注重积累。二年级则要开始写日记,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积累素材。为了让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周末家长们会特意带孩子们外出游玩。然而,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即使是每天重复的生活,也有其独特的精彩。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王老师通过分享习作例文,向老师们展示了她是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将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物写出精彩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创作出真实的文章来。
周平老师也对讲座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要照亮孩子们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可以通过王崧舟老师分享的三个基本环节:聚焦、定向、充分感知来实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日常小事,将日常生活融入写作视野,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意识,让教学变得有趣,学生写作更有趣味。实际上,真实的感受和情感才是作文的真谛。
杨勇刚老师认为,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教学三问》生动地揭示了我们在作文教学思考和实践中所面临的矛盾。而这“三问”,归结为三个词:生活、意义、审美,这指引我们在教学时要返璞归真。当然,生活的意义在孩子眼中千姿百态,良莠不齐。把意义的定义还给孩子,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语文教研员游学淼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将自己真实的感情转化为文字,这样的习作才有价值。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文,因为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定向观察生活、觉知生活,从多个角度去感知生活的美好。这样学生们写出来的文字才会充满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教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希望我们在学科教研、专业阅读、师生互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相互学习,携手共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多一些思考,努力探索适合孩子们的、灵活的写作方法,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彭州市天府路小学 阮玉川)
责任编辑:祁霞
2023-11-29 20:12:14
2023-11-28 20:11:36
2023-11-25 00:14:39
2023-11-23 18:42: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