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拾遗”团队深入西双版纳曼召村共绘傣纸非遗新画卷
在炎热的夏季,一股来自学术殿堂的清新之风掠过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的“云上拾遗,点纸成金”社会实践团队(以上简称“云上拾遗”团队),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之心,踏上了前往曼召村的旅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田野调查,更是一次跨越千山万水,与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傣纸制作技艺的亲密对话。
【携手非遗,共话匠心】
曼召村,一个被绿意盎然的自然环境所包围的傣族村寨,以其独特的傣纸制作工艺闻名遐迩。在这里,“云上拾遗”团队有幸与省级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名师岩坎师傅相遇。岩坎师傅,一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的匠人,以其对傣纸技艺的深厚造诣和不懈创新,正书写着傣族传统手工造纸的新篇章。

【亲身体验,感悟传承】
在岩坎师傅的引领下,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傣纸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精选构树皮作为原料,到浸泡、捣浆、抄纸、晾晒……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同学们纷纷表示,亲手触摸到这些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纸张,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交流碰撞,激发新思】
活动期间,“云上拾遗”团队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傣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变迁及面临的挑战。岩坎师傅分享了自己如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如环保笔记本、装饰画等,为傣纸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种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团队成员。

【展望未来,共绘蓝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的学子们亲身体验了傣纸制作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的思考。团队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为傣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在曼召村的这片热土上,“云上拾遗”团队与岩坎师傅及村民们共同绘制了一幅幅关于传承、创新与希望的美丽画卷,让傣纸这一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过这次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需要对过去的敬畏,更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保护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程苏杭 张鑫尧 )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19 09:59:52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