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田野里的青春力量"赴舒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15日至7月25日,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赴六安市舒城县城关镇凡坛村乡村规划小分队”作为2024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团队之一,深入舒城县城关镇凡坛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走近低保申请户,关怀温暖人心
7月16日,实践队员在凡坛村党总支书记汪 洋的带领下,逐一访问了当地的低保申请人员,详细了解到了低保申请人员的生活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与需求。
图为队员随村支部书记走访村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张帅 供图
通过此次走访,实践队员们不仅体会到了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也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明白了作为未来科技食品人才的社会职责。
深入田间地头,耕种知识助农增收
7月17日至21日,小分队的成员们积极融入农户的日常生活,跟随当地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学习耕种知识。通过亲手参与整地、播种、施肥等农作活动,小分队成员们成功掌握了土地翻耕、种子播种、肥料施用等耕种技巧,切实感受到了农业劳作的辛勤和乐趣。
图为队员跟随当地农户学习耕种知识。张帅 供图
同时,同学们也根据专业知识,提出了合理使用化肥,并减少农作物农药残留的想法与建议。此次实践不仅仅是对农业生产链条的一次实体触摸,更是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下的生产体验,使得同学们的理 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增进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见证传统工艺,竹编产业焕新生
7月22日,实践队员在凡坛村村委会主任徐宏霞的带领下,走访参观了村内的竹编产业。据悉,竹编是该村所传承的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这一传统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近年来,还在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村民们热情地介绍了竹编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剖篾到编织、打磨,每一步都讲究精细与耐心。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竹子编织成实用又美观的物品,既满足了日常生活的需求,也为村里带来了经济收入。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个村落的竹编产业已经开始走出传统的界限,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竹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让这门古老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见证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7月23日至24日,为进一步探索凡坛村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践队员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村中的蔬菜大棚以及食品工厂等设施。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详细了解了蔬菜大棚的运作模式、产品销售及食品安全生产流程。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与管理方法,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为队员前往村内食品企业参观学习。张帅 供图
同时队员们也提出自己对于蔬果生产、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活动是对农业生产的一次真切体触,增进了对现代化农业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认识,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实践的热情。
图为队员与凡坛村村民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合影。张帅 供图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赴六安市舒城县城关镇凡坛村乡村规划小分队”在此次“田野学堂”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中,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践相结合、集中座谈与个别访谈相结合、局部了解与全面总结相结合,突出村情村况,注重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为凡坛村提供“食安”智慧,助力乡村振兴。(张帅 傅梓豪)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19 09:59:52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