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运华夏——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第二阶段
为了深入探索隋唐大运河的丰富文化内涵及隋唐运河古镇的现代发展状况,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河“运”华夏——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亲民程度研究调研实践团队于2024年8月13~15日,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
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了解到,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总长约180公里,目前,除泗县段运河故道有水外,其余尽皆湮没,而作为安徽运河段唯一一处有水的河段,大运河泗县段故道至今仍有有水河道约47公里,其中运河原有故道28公里。而泗县古运河遗址公园正在运河故道之上,这也正是我团队来到这里调查的原因
(运河水道示意图)
下午五点,团队来到了泗县古运河遗址公园,亲身感受古运河遗址公园的运河文化氛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保存完好的运河遗址亭和部分河道,这些遗迹见证了古运河的辉煌。岁月的痕迹在石砖和泥土中清晰可见,让人不禁想象当年船只往来的繁忙景象。同时古运河遗址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绿树成荫,水草丰美,也是当地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下午五点半,团队开始面向游客,店铺经营者以及周边小区的居民发放关于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亲民度方面的问卷,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访谈。虽然我们本次调研只准备了30份问卷,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公众对问卷调查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不仅认真填写问卷,还乐于与团队成员分享自己与运河的故事和记忆,这为团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天上午8:20,团队成员来到了泗县运河人家景区,由于开园时间为8:30,我们在园外广场区域简单了解了景区简介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开园后有部分游客前来游玩,进行了调查问卷发放。
(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合影)
上午10:00,团队成员来到了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了博物馆内各个展厅,看到了泗县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结果;我们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博物馆运行的基本情况、大运河文化与博物馆的关系以及对居民和游客的影响等问题,了解到博物馆尚在改造之中,每天来客并不多。随后团队成员在博物馆门口进行了合影。
(团队负责人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下午16:00,团队成员来到了文庙商城,对当地群众进行问卷发放以了解当地居民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的认可度以及参与度。
下午17:30,团队成员来到了中央公园,对游客进行了问卷发放,调查群众对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的了解,傍晚的公园游人众多,有利于我们了解大运河对当地社区居民的文化影响力。
第三天上午,副校长余敏辉一行到泗县博物馆,看望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并参加交流活动。宿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赵彦志,泗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云,泗县文管中心副主任张莹,泗县文化和旅游局主任孙习,校团委、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负责人,“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亲民程度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及队员等参加活动。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余校长与团队成员一行人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大运河文化、泗州戏和古鞋文化展厅,在讲解员的讲述下团队成员们对运河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余敏辉校长和同学们提取讲解员讲解)
然后,在李曼曼书记的主持下暑期社会实践座谈会正式开始。在会上余校长指出,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泗县段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专业优势,与泗县文旅局、博物馆等加强合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幸福河”“致富河”。余敏辉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带着问题去思考,积极将实践所得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本领,为大运河文化研究与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接下来泗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了大运河泗县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议及相关人才需求,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和人才培养基本情况,实践团队负责人进行了成果汇报。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与泗县博物馆签订了就业实习校地合作协议,举行了“就业实习基地”授牌仪式,并就后续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社会实践交流座谈会)
至此,河运华夏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亲民程度研究调查实践团队第二阶段三天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19 09:59:52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