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甘孜草原绿,共筑修复技术梦
2024年7月7日,四川民族学院“凝心聚‘绿’·行在甘孜”社会实践团踏上征程,深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亨坝镇沙湾村,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知识普及与技术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当地居民普及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并传授实用的草原修复技术,以应对当地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推动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生态保护知识普及与技术培训活动。杨诗语供图
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拥有广袤的天然草原资源。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原生态面临严重挑战,草地退化、沙化等问题频发,对当地的畜牧业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甘孜州的草原生态修复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关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在此次活动中,四川民族学院的师生们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向当地居民普及草原生态保护知识。他们组织了专题讲座、互动问答等环节,让当地居民更加直观地了解草原生态的现状和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还向当地居民介绍了先进的草原修复技术,如围栏封育、土壤改良、补播草种等,通过播放宣传片让当地居民能够直观学习这些技术。

呼吁当地居民参与草原修复工程。刘静颖供图
除了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外,四川民族学院的师生们还积极与当地社区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他们深入农户家中,与当地居民进行亲切而深入的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些互动,四川民族学院的师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当地居民的了解,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在活动过程中,四川民族学院的师生们还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当地居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草原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向当地居民发放了宣传资料,介绍了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并现场演示了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通过这些宣传和示范,四川民族学院的师生们希望能够激发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加环保的行为。

为当地居民发放宣传册。刘静颖供图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当地社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当地社区为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地和物资保障,当地居民也积极参与了活动的各项环节,共同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这些合作不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未来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活动结束后的合影。刘静颖供图
守护甘孜草原绿,共筑修复技术梦。此次草原生态保护知识普及与技术培训活动中,四川民族学院“凝心聚‘绿’·行在甘孜”社会实践团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增强了实践团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贡献力量的热情,锻炼了实践团成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更加成熟、自信和坚定。(文/万怡昕)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2024-08-06 18:08:24
2024-08-05 20:36:29
2024-07-31 21:42:4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