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树心中,建功立业正当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靠老百姓一点一滴奋斗出来的。中国能够取得目前的成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在各自岗位上的坚守和努力。新的征途,新的时代,我们更要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
新时代需要无私奉献、甘于付出的职业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19岁不顾家人反对而扎根大山深处的“支姐姐”到55岁兢兢业业培养两代人的“支妈妈”,支教老师支月英将36年青春奉献给大山,一句“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让人们看到了支妈妈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正是因为有这样甘于付出的年轻人支持我国乡村教育事业,才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走出大山的希望。
新时代需要脚踏实地、甘于平凡的职业精神。 “开山岛虽小,但它却是我们祖国的一个东门,我必须天天早上让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王继才和王仕花的守岛卫国感动中国,三十多年的驻守,三代人的无言付出,两百面国旗经历了太多风雨,更见证了他们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每一个人都应立足岗位,做好应做的事,尽好应尽的责任,一步一个脚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平凡的事情也能够做出成绩,平凡的岗位也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新时代需要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职业精神。 改革风从农村来,开放门从城市开。40多年前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见证了小岗村村民敢于开拓和改革的精神,改变了农村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的局面,点亮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性时刻。1979年,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诞生,革命战争岁月中的“排头兵”袁庚,转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者”,以一以贯之的精神在蛇口2.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拓荒,破除万难,为改革开放开启“春雷滚滚”的卷轴……回首40年的风风雨雨,从小海经商到个体转型,从墨守成规到锐意创新,一个个早已耳熟能详的事例,无不展现着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生活条件如何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时刻怀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切实把精神追求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河北省定州市北城区街道办事处 宋萌)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26 18:27:27
2024-07-17 12:25:1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