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实践团携手农村合作社共探乡村振兴
7月6日至7月8日,四川农业大学“法护农合队”的陈沁心、周坤辉、王佳铭,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浓厚兴趣,踏上前往西充县的调研之旅。此次调研,他们走访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薯宝宝专业合作社,深入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古楼镇赵家庙香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凤鸣富民养殖合作社,全面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子实践地一:薯宝宝农业 合作社 —— 传统作物的现代转型
6日上午,调研首日,学生们首先来到西充薯宝宝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从事红薯基地建设与有机红薯销售与推广,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时作为四川省省级农业合作社,大力助力相关农户成员提升产值的同时也有力推进有机红薯种植技术的发展传播。合作社负责人陈燕华详细介绍了番薯的种植技术革新、品种改良以及市场拓展情况。“农民是最辛苦的,亏谁也不能亏他们。”陈燕华说道,所以身为负责人,陈燕华不仅发展订单收购,为农民种植兜底,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而且创新品种,提高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传统农业作物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动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西充黄心苕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充红心苕远销北上广等城市。
图为实践团与负责人的合照。通讯员 陈沁心 供图
子实践地二: 香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农业创新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7日上午,学生们前往西充县古楼镇赵家庙香桃种植专业合作,刘先强的“桃源人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三四万元纯收入。而赵家庙村共开办农家乐20余家,每年仅桃花节期间就净赚50余万元。西充县政府为将香桃产业做大做强,早于2008年就成功注册“充国香桃”商标。夏日炎炎,桃香四溢,学生们漫步在桃林间,亲身体验了香桃采摘的乐趣。合作社负责人刘先强自豪地介绍了香桃的种植历史、品种特点以及市场反响。近年来,合作社依托优质的香桃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深加工,形成了集种植、采摘、观光、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学生们了解到,香桃产业不仅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为村集体年增收100余万元,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图为香桃园自然风光。通讯员 陈沁心 供图
子实践地三:西充县凤鸣富民养殖合作社—— 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8月上午,调研的最后一站,学生们来到了百果香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付玉放弃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回到家乡务农。问到她当年为什么不继续留在北京时,她深情地说道:“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不管外面的条件有多好,都始终留念家乡的这块土地。”因此,2011年,付玉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西充凤鸣一心扎根农业。如今,葡萄种植基地在有机葡萄种植与销售方面作为业界领头,积极运用先进农业技术,引入新型零售方式,引领当地驶上现代农业“快车道”。农场内种植了多种水果,四季常青,花果飘香。在负责人付玉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滴灌、防鸟网等设备,感受了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同时,农场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学生们认为,百果香家庭农场通过农业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葡萄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金串串”,葡萄产业园成为村民实现小康梦想的“甜蜜园”。
图为亲身体验种植流程。通讯员 陈沁心 供图
为期三天的调研活动,四川农业大学的学子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看到了现代农业技术在乡村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了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蓬勃态势,更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成员周坤辉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和调研成果带回校园,积极传播乡村振兴的正能量,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 陈沁心)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09 18:20:2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