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医大学子“三下乡” 探寻乡村共富秘籍
近日,浙江中医药大学赴杭州乡村共富经验调研团一行前往余杭区青山村走访调研,近年来,青山村充分挖掘“生态+”民宿、“生态+”文创、“生态+”研学等产业,逐渐走出了一条以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度假和文创传统手工艺等为支柱的生态富民之路,村口的路标设计感十足,远远看到清新愉悦之感油然而生。
进入村庄后,宽敞整洁的街道引得一行人连连惊呼,每户居民门口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充满文艺色彩的“手绘稻草人”在农家小院随处可见,这座山环水抱的小村像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艺启共富坊是团队来到青山村走访参观的第一站。在这里,一楼展示了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包括西湖绸伞、手工竹编制品、手工画、黄母山酒、手工干花、手工饰品等。团队成员与一楼的甜品店老板交流后得知这些手工艺品都来自于村里的新村民和老村民,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手艺人回到乡村,他们将年轻的想法与传统的手工艺相结合不仅点缀了青山村,也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工坊三楼则是西湖绸伞工作坊。在这里,团队成员见到了西湖绸伞大师宋志明和滁州学院的几位大学生,他们趁着假期从安徽赶来学习制作西湖绸伞。经了解到西湖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和严谨,必须用三年生的毛竹且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们用了三天时间才勉强完成一把西湖绸伞的制作。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看似简单的绸伞制作实际上有很多讲究和技巧,但是当伞面缓缓展开后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映在眼前仿佛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具象化了。工坊内还接待游学活动,宋老师说好的工艺需要传承,看到青年对非遗技术感兴趣特别高兴,如果不是因为成员要当天往返,宋老师一定要带成员们体验西湖绸伞的制作。
第二站团队参观了青山学堂。它是由一所废弃小学改建而成的,现已成为集游学托育、亲自研学、乡村融创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型托育基地”,院里洒扫的阿姨说自青山学堂建设以来经常会有研学活动在这里开展,近几日有节目组前来并在学堂内建立了简单的拍摄基地,现在的青山村已经越来越被人所熟知了。
随后,团队来到了融设计图书馆。馆内有大量设计相关的书记,但最核心的藏品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手工艺材料和技艺。它们被细致地分类、保存和解构,此外场馆还集聚了上百位国际设计师以此为灵感的再创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设计师的作品展示,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意,甚至每个座椅、场馆布局都充满了艺术色彩。在融设计图书馆,我们还了解到了青山村的设计产业。青山村是一个以设计为主导的村庄,致力于推广设计和创新,为青山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青山村游客中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极具特色的文化IP产品,村里还根据传统节日打造了一系列的游玩活动,青山夏日赛歌会、端午游龙会、自然生活节、青年夜话等活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慕名前来,“自然好邻居公约”使得村里的商户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青山村的共生共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为乡村公共卫生治理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也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一招,在参观走访当天青山村也迎来了某大型综艺节目组前来拍摄,如今的青山村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已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通过创新融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生态保护紧密结合,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青山村,一个蕴含着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底蕴的村落,正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将设计、文化和艺术等元素与旅游业完美融合,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也为当地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山村以其特色的地标文化和独具风格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青山绿 水的壮美,感受到古村落的静谧,体验到民俗文化的魅力。而共富坊的手工制品、青山学堂的文化教育、融设计图书馆的设计产业等,更是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感受青山村的独特魅力。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青山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是成为了当地共富道路上的关键一招。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09 18:20:2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