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作品讲述一位知青的光辉岁月
有这么一位军旅画家名叫王建顺,1961年3月生于河南洛阳。原海南军区政治俱乐部主任,转业后专职油画创作与研究,现任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2008年被当代中国美术委员会授予“当代中国美术优秀艺术家”称号,同时荣获“当代美术经典作品奖”;2011年被中国收藏学会研究会、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共同授予“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画家”称号。
雄浑的黄土高原,给了他情感的升华和创作的灵感,饱含深情和敬意的大型画作【田野】,再现了黄土高原的那段激情与信念交织的知青岁月。他的笔下,有108幅<家>系列油画作品,其中[田野]油画作品只是其中之一、王建顺老师创作的每一幅作品笔触既精准又自由,他对每幅画的细节的捕捉和对色彩的驾驭能力在每幅油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的作品创作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有象征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和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他的画作,展现了画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真挚的家国情怀,也获得“当代中国美术界优秀艺术家”称号。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还走出了国门享誉海外,让世界感受中国艺术魅力的别样风采。
其大型文献性油画【田野】是一幅表现陕北知青的油画作品,画家从2013年开始着手执笔,用了三年半时间才完成这幅油画作品,2014年9月画家得到了一位女企业家张秀萍女士的资助,三进三出一行几人去梁家河采风,同时得到梁家河乡亲的大力支持,才完成了这幅“史诗大画”。张秀萍女士既资助画家圆满的完成了这幅佳作,也是此【田野】作品的收藏者,从画面上看到【田野】这幅作品,你会觉得这是一幅极普通的反映黄土地农民生活的作品:在广袤的陕北高原深处,有一条狭长而弯弯曲曲的山沟,梁家河就座落在这条深沟里。一个初春的上午,人们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计,在村外的荒地上,开出了整片整片种庄稼的新地,大伙干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于是,有人点起了篝火,有人送来了热水,年轻的媳妇抱着孩子,避开众人给娃娃喂奶,爱学习的后生在抓紧看书,老太太带来了针线活儿,边纳鞋底边和大家逗乐子,招呼大伙围拢过来,听主人公给大家讲故事、说历史……画面中间靠左位置上的年轻人,正是此画的主人公,他身着灰色外套,内穿一件浅黄色的绒衣,下身着一条深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军用大头鞋,鞋上沾满了新挖出来的泥土。他的上衣袖口和裤子的膝盖处,还有几处磨损的痕迹;他的头略微上扬,朝向左前方看着,表情和蔼,可亲可近,目光所及之处。如温柔的凝视者眼神充满希望,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既像是问候你,又像是征询你的意见,让人感到亲切而温暖。他手持一枝点火用的芝麻杆,正从地上站起身来……那一刻,正是他将起未起之时,显然在跟画外的人打招呼,欲给来人点烟……在荒坡的前边和主人公的身后,生长着一株既耐旱又耐寒的酸枣树,看样子有些年头了。这种树木质坚硬、生长期长、生命力顽强,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一种植物。
【田野】为我们提供了更具震撼力和现场感的历史场景。读懂了农村就读懂了中国,读懂了实际才有了接地气、求实效、干实事的理念。深读【田野】就会对这些治国理政思 想理解得更深、理解得更透、理解得更准。
【田野】作品也教育全国青少年向画面上主人翁学习,学习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光辉形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寓意深刻,教育青少年一定要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从我做起,要始终铭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初衷或使命体现它的“真、善、美”。“初心和使命”也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号召全体党员必须时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守住初心、担起使命,努力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田野】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璀璨之作,是伟大时代催生出来的旷世之作,是走向新时代的开山之作,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呼唤和孕育出来的艺术瑰宝。在中华民族灿若繁星的艺术长河中,有过无数展现东方文明的艺术珍品。应该说,每个时代都有打上那个时代印记的优秀艺术作品。
【田野】的问世,正逢其时,及时满足了民众的这一期望,必将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蘸满历史的笔墨,作为油画艺术家应继续发挥传承好历史传统文化、不忘初心、守正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谱写新的篇章。
(王际贵)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6-03 18:10:30
2024-06-03 16:42:29
2024-05-30 18:09:34
2024-05-23 18:17:1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