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海棠赴桂·致知青为”团队赴桂开展暑期调查研究青年行动
为进一步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把握,增强使命担当意识,2023年8月1日至8月10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海棠赴桂·致知青为”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桂林市等地开展暑期调查研究青年行动,团队紧紧围绕“红色精神”、“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数字乡村”等主题方向开展调研。
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通过参观邓颖超纪念馆,团队成员走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了解与缅怀邓颖超为国为民弹精竭虑、鞠躬尽瘁的伟大事迹。作为南宁女儿,邓颖超谦虚谨慎,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一生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始终把妇女解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号召被压迫的女性姐妹“猛醒”、“革新”、“打破一切的牢笼束缚”、“勇敢地站起来,作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通过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团队成员在模拟沙盘、模拟电台发报、数字化动画等呈现手法的帮助下,多层次、多视角地感受抗战时期的桂林军民与全国各地来桂文化工作者、国际反法西斯战士一起,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文化抗战和武装斗争等多种形式积极参战、团结抗战的卓绝历史,深刻感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极为重要而特殊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爱党、爱国的红色情感,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团队成员参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文旅赋能经济,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于此,团队选择丹洲村作为本次重点调研的目的地,开展乡村振兴调研。丹洲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曾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在前往丹洲村的摆渡船上,一位热心的丹洲人为团队介绍道:“丹洲村地理位置十分特别,四面环水,在以前和外界的沟通交流很少,但民风淳朴下的村落依旧拥着文化底蕴。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比较少,他们觉得不能总是守在家里面,所以选择走出去创业、务工。现在常住人口大概在560多人,以老年、儿童居多,青壮年少一些,大多在柳州、南宁打工创业。”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团队感受到了丹洲村“山水美、村庄美、柚园美、庭院美”的古城风貌。在参观北门楼、古城墙、古书院、东门、柚子林、古县衙门、城皇庙以及诸多古民居建筑的过程中,团队了解到,丹洲村目前建成了以古城文化为核心、休闲旅游为推手的乡村特色旅游村,形成了“游览观光+休闲体验”的旅游模式,将吃、住、游综合一体化发展,不断完善形成极具丹洲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团队得知,丹洲村的村民们在做旅游接待方面大部分都是自发行为,不需要政府去做大量引导工作,其本身积极性就很高。与此同时,丹洲村也不存在恶性竞争,每年都是0投诉。村民把游客们当做自己的“亲戚”,希望游客们可以“常回来看看”。
团队前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开展调研
通过与丹洲村党支书黄祖国开展深入访谈,团队了解到,近年来,丹洲村依托“丹洲景区”优势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多线发力助推农产品出村进城,帮助“小农户”精准对接“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动力。
据了解,在当地村委的带领下,村民们所制作的腊肉、腊鸭等庭院农产品逐渐走出小村,成为市场经济特色产品,既帮助丹洲村发展了庭院经济,也带动了当地脱贫户增加收入。丹洲村属于水上村落,必须通过船渡的方式才能抵达,因此交通的便利性成为了村民们销售农产品的一大困境。丹洲村党支书黄祖国很快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他给团队讲述道:“我是2021年上任的,也是当地人,之前一直在外面做生意,2007年毕业后一直做市场销售。首先是发现了物流的问题,岛上面寄快递很慢,而且是农产品不能保险,农户要寄快递还要等船过河,占用太多时间。所以就想和外面的企业合作,来解决这个物流问题,希望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给农户一个更优惠的价格。”此后,在黄祖国的帮助下,丹洲村利用农村集体经济资金与顺丰速运开展深度合作,设立“顺丰镖局”快递驿站,搭建农业特色产品“物流快车”,为丹洲特色农产品搭建了产、销、运一体化产业链“高速通道”。岛上村民定点寄件享受农产品邮寄低至6折的优惠服务,将自家的沙田柚、腊味等农产品销往千家万户,获得农村集体经济分红。
团队与丹洲村党支书黄祖国进行深入访谈
为了让丹洲农产品更好创造营收,丹洲村政府也在努力推动直播带货。通过座谈团队得知,由于条件有限,丹洲村直播业务起步较为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百姓对直播业务较为生疏,缺乏专业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网红”予以宣传支持,因此推广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在当地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当前丹洲村已与部分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合作,将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带到他们的直播间,并且也有一些员工采购来进行内部销售,一定程度上也在推动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在丹洲村未来发展方面,村支书黄祖国表示,希望能将丹洲村打造成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微社区”。与此同时,对于“柚子节”、“腊味节”这些原创文化活动,黄祖国表示未来也会继续延续下去,并且同政府合作进行推介推广以及邀请媒体进行报道宣传,促进丹洲特色文化对外传播。不光如此,黄祖国认为数字化创新运营也是当地未来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并表示自己也会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术,推进丹洲村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为丹洲村未来发展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团队与丹洲村委干部合影
在走访完丹洲村后,团队还前往了桂林石门塘村、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在走访当地社区以及同本地村民访谈和互动当中欣赏地方风貌、感受淳朴民风、梳理当地发展脉络、学习当地乡村振兴经验。
团队与石门塘村、大寨村村民互动
除此之外,团队还前往了遇龙村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有关调研。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响应国家号召,遇龙村也走在数字化乡村治理的前列。在村委的努力下,遇龙村同中国电信展开合作,创建了遇龙村数字乡村智慧大屏系统,搭建起了村级联防联控、智慧党建、村务政务公开、可视会议等信息服务平台,在服务村民百姓的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团队参观与体验遇龙村“数字乡村”智慧大屏
近年来,遇龙村以“梦幻遇龙党旗红”党建品牌凝聚合力,依托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资源优势,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换村貌、兴产业、稳增收。“梦幻遇龙党旗红”Logo主体由党徽、巨龙、古桥、青山、绿水组成,以遇龙河为串联纽带,凸显遇龙河绿水青山自然风光特有的地理属性,传承遇龙河富里桥、仙桂桥、遇龙桥等古桥文化独特景观,结合遇龙河漂游节、巨龙巡游等活动,彰显出遇龙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在党旗的引领下迸发出的强大的生机和力量,切实以红色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走访参观下,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梦幻遇龙”品牌下遇龙村的产业富美、生态秀美、文明醇美、治理善美、风尚廉美,也对于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开展调研
此次暑期调查研究青年行动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做讲述红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祖国各地区乡村振兴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远大目标。
责任编辑:李玥
2023-09-21 18:10:12
2023-09-21 13:04:40
2023-09-19 21:01:26
2023-09-18 17:12:42
2023-09-16 22:14:54
2023-09-15 17:05:4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