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团队研发小粒种蔬菜精密播种机 田间测试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团队在莱西市店埠镇完成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播种试验。由该校由青岛农业大学王方艳教授指导研究生孙亚林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小粒种蔬菜精密播种机"在田间测试中表现亮眼,以粒距合格率94.25%、重播率2.83%、漏播率2.93%的卓越数据引发行业关注。该设备成功攻克小粒种蔬菜播种精度低、播深控制难、智能化监测弱三大技术瓶颈,为我国蔬菜机械化播种注入“硬核科技”。
团队攻坚"卡脖子"难题
针对我国小粒种蔬菜(如菠菜、油菜、生菜等)播种长期依赖人工、效率低且精度差的痛点,在青岛农业大学王方艳教授的指导下团队自2023年起启动技术攻关。团队负责人孙亚林介绍:"传统播种机对小粒种播种难的问题,我们通过创新设计正压气流辅助式导种管、仿生鲨鱼鳍开沟器以及光电传感检测系统,攻克了现有装备播种均匀性差、播深控制难、智能化监测弱等难题。"
在长达12个月的研发周期中,这支由8名研究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累计完成127次实验室模拟试验,迭代优化3代样机。为解决投种位置不一致、种子落地弹跳等问题,曾连续一周每天工作16小时。"
田间实测数据惊艳 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在莱西市店埠镇胡萝卜产业示范基地的实地测试中,该设备展现出卓越性能:在播种菠菜种子时,粒距合格率达94.25%(行业标准为≥85%),重播率2.83%、漏播率2.93%,较传统机型效率提升3倍以上。当地合作社负责人张建 国赞叹:"这台机器播种的菜苗像尺子量过一样整齐,为后续田间管理省去******烦。"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团队"主心骨"的孙亚林,带领团队走访了7个蔬菜主产区,收集了200多份农户需求,设备上的每个改进都凝聚着田间地头的智慧。"这位来自农村的学子坦言,团队的目标是"让国产农机更懂中国土地"。
目前,该成果已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与青岛大顺精锋工贸有限公司达成产业化合作协议。这支年轻团队正以科技创新书写新时代"禾下乘凉梦",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3-26 20:45:21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