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非遗工坊路,寻乡村振兴途--广西师范大学遗韵兴乡团队寒假调研
(彭安娜 吴晓洁 夏康 罗雨鑫 李秀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之地,近年来通过高质量发展非遗工坊,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202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遗韵兴乡团队走进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探访了多个非遗工坊,见证了传统手艺与现代市场融合带来的显著成效。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非遗工坊的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中,以侗族刺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企业+基地+传承人+绣娘”的模式,实现了传统手艺的现代化转型。清花绣坊,这家由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韦清花创立的工坊,已成为当地留守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典范。绣娘们经过培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刺绣,不仅传承了侗族刺绣技艺,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了进一步提升非遗工坊的发展质量,三江侗族自治县注重技能培训与创新创业的结合。通过举办“绣娘”培训班,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培训方式,已培训绣娘2502人。同时,政府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非遗”能人自主创新创业。
在科技赋能方面,三江侗族自治县与柳州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制定了《侗族刺绣产业生态重构及推广项目》。该项目通过产业调查、技能培训、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对侗族刺绣进行了深入研究。
此外,三江侗族自治县还注重品牌营销与文旅融合。通过引入国际知名文创策划人、地方企业家、区内高校专家等,共同制定了《三江侗绣产学研及品牌建设方案》。该方案探索了旅游研学一体化运作模式,有效提升了三江侗绣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侗族文化。通过木构建筑博物馆实现了文化支撑旅游、旅游反哺文化的深度融合。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更加了解非遗保护以及乡村振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为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绣坊负责人刺绣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2-27 18:27:21
2025-02-19 18:16:35
2025-02-17 22:31:1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