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海亦有生机
《山海经》有记,精卫曾终日衔西山木石,投至东海,以望填平这片海域。这出神话告诫每代人理应坚持不懈,而现实中,也有一群“精卫”不停地与“死亡之海”抗衡,诠释着何为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这一壮举不仅是人类与自然抗争中的里程碑,更是注进沙漠内的无限希望。
塔克拉玛干沙漠因其环境险恶,素有“死亡之海”的称号,但在过去四十多年里,胡杨渐广、红柳丛生,绿色生机再次绽放在这片沙漠之上,有效减少飞沙走石的困扰,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在的福祉。
这场绿色阻沙防护带的“合龙”壮举,离不开历代治沙人的心血与汗水。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起,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真谛,不仅在这片“死亡之海”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还以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付诸行动,成为这片土地上更为耀眼的生机写照。治沙人的精神力量,是这片土地上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生态治理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他们的努力下,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步摆脱“死亡之海”的阴影,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日常生活中,挑战与困境亦如影随形。以大学生为例,秋招、就业、考研、答辩等接踵而来的考验何尝不是堆砌而成的神秘沙域,等待他们的探索与挑战。然而,这场浩大的时代工程也昭示着,生命的赞歌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诞生在双手中。唯有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困难方会迎刃而解。即使前方浩渺如东海,难行似王屋,我们也终将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断穿越“死亡之海”,创造出一个更为灿烂的明天。(杨李欣蕊)
责任编辑:柯鹏
2024-12-02 21:27:54
2024-11-23 16:16:0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