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以“新”提“质”
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具有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特点。它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下的现代生产力的跃迁,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更快的生产效率、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是与新发展理念一致的先进生产力,是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当前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加剧,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新质生产力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要载体,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以新供需关系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和新劳动资料。新劳动者是指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者,也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新劳动对象不再局限于物质资料,更包括数据要素,同时,新劳动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新劳动资料在生产工具方面表现出了丰富的形态,比如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这些劳动要素的新内涵构成了新质生产力。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行动。首先是培养一支新型劳动者队伍,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于一体的队伍,不仅能快速适应科技创新成果,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在材料上更加先进稳固,在技术上也更加前沿高端,这对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新型劳动者也是指能够掌握新型生产工具的人。最后是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它便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形成和完善与其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以下几层关系。首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同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节作用来处理。其次是新质生产力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培养新型劳动者、掌握新型生产工具、拓宽新型劳动对象,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体系。然后是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二者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双管齐下、共同推进。最后是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不能遗忘传统生产力,要推动二者共同发展。
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不可少的。“因地制宜”成为了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遵循的重要原则。
产业层面上体现“因地制宜”。我们不能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忽视、放弃其他传统产业,也不能只发展一种模式的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结合现代化数字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我国的生态问题刻不容缓,实现传统产业的绿色发展也成了当今的重要目标之一。
地域分布上体现“因地制宜”。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型城市拥有前沿科技和高端人才的优势,应当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开辟道路引领前行;重点区域的核心城市发展稳健、资源雄厚,应当作为中坚力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当聚焦自己的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后续支持。
创新层面上体现“因地制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对生产力的发展毋庸置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围绕人工智能、纳米材料、通信工程等重点领域,研发高新技术,促进生产力实现“质”的改变。下一步,我们要以扩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为目标,对其加以完善,实现高新技术成熟化。最后,我们将挑选部分相对成熟的技术,定点发力,促进其大规模发展,为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保障。
企业层面上体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小企业同心协力,需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互配合。国有企业在市场中要发挥引领作用,带头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也不能落后,要努力挖掘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力量。同时,所有企业应当放弃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想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核心优势,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024年是向“新”而行的一年。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当响应国家号召,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郭晶晶 吴政贤)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19 09:59:52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