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学子三下乡:青衿重走长征路,红色精神燃心烛
那段“爬雪山、过草地”一步一步跨过两万五千里的伟大长征已过90年,历史虽已成过往,但长征精神依旧熠熠生辉、代代相传,指引一代又一代人前行。为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都摇篮情,青春长征行” 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共同感受红军革命斗争的艰难岁月,倾听红军的长征记忆。
于都县里寻红军,纪念馆内忆长征实践队首先来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进入馆内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实践队细细聆听着这场艰苦卓绝的胜利进程,炮轰的红旗、破旧的军装、废旧的水壶、还有各种枪支弹药,渔船推车,荧幕中的一场场战争时的画面,无不深刻展现着革命先辈们舍生取义的战斗场景。通过一张张图片、一帧帧画面,一个个模型,向实践队真实的展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的震撼,从他们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来到满是草鞋的红墙边,红色宣讲团成员曾婷在这里讲述了《一双绣球草鞋》的红色故事,“这一双绣球草鞋,如今正静静地躺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的展柜里。它随红军铁流万里,又回归起点。90年光阴,消磨了它的光泽又增添了新的光彩。”这段红色故事不仅诉说着一个浸渍血泪、以命相系的红色爱情故事,也弘扬了红军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伟大长征精神。
图为大学生红色宣讲团成员在纪念馆内正在宣讲红色故事。黄辰璐 供图
长征渡口新集结,开启“吾辈新长征”
在倾听了长征记忆之后,实践队所有人集结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为了表达对红军革命精神的敬仰,在这里全体40多位师生一起举行隆重庄严的祭奠活动,活动开始前大家在纪念碑前广场上进行了祭扫仪式,雄壮嘹亮的国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表达了对烈士的尊敬与思念。红色宣讲团成员王嘉乐进行了《致先辈》红色朗诵,之后实践队成员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接着所有献上一束鲜花。在这里所有人庄严肃立,为革命先辈们默哀一分钟,每个人的脑海中仿佛浮现了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接着围绕纪念碑一周,实践队成员通过壁画、雕塑等追忆当时长征的场景和艰辛,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长征出发纪念碑前的大合照。徐乐 供图
重走红色路线,感悟长征精神
90年前,8.6万余名红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战马嘶吼,从这条19.34小道,开始了漫漫长征路。而今天在于都县祁禄山红军小镇内,实践队成员们满怀敬仰和期待,跟随讲解员胡石招的步伐,踏上了这段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长征路。在崎岖山路间,胡石招绘声绘色讲述历史,“为了躲避敌机的侦察,中央红军只能昼伏夜行,小道全长19.34公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印迹……”讲解员胡石招讲到。行至老鹰山补给站,在激昂的红色歌曲余音中,大家小憩片刻,在这里实践队成员进行了一场“迷彩游戏”,游戏过程中的欢声笑语冲淡了大家的疲惫,胡石招还带领实践队成员一起跳《十送红军》的舞蹈,以此来表达对红军的敬仰,也激发了师生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豪情壮志。随后,队伍继续前行,在祁禄山袁氏祠堂圆满落下帷幕,在这里,胡石招深情讲述当地人民对长征的无私支援,那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传统。
图为实践队成员和讲解员在补给站一起跳《十送红军》的舞蹈。徐乐 供图
图为实践队正在重走红军长征小道。周洲 供图
为了进一步真实体验长征精神,实践队还体验了一次红军餐,通过品尝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所吃的花生、红薯等粗粮,感受烽火岁月里革命先辈生活的不易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忆苦思甜不忘本,让实践成员在亲身体验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革命精神。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走红军长征小道,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真正感悟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与艰辛。”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徐乐说到。相信未来,成员们会继续学习、赓续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新时代添砖加瓦。将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贯彻于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作者:周洲 徐乐 黄辰璐)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2024-08-06 18:08:24
2024-08-05 20:36:2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