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开有嘉木,温汤点茶韵
云南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英英石榴花 同信赴云疆”民族团结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前往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贺开古茶山开展社会实践,与当地少数民族展开交流,共同见证古茶山的悠久历史。
据贺开古茶山门口大屏幕介绍到,贺开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东南部,是西双版纳州迄今保存较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土壤肥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茶树成林,古茶树的树龄多在数百年至上千年之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茶叶种植的悠久历史。
实践团成员踏上了前往贺开古茶山的实践之旅。贺开,这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以其古老的茶树和浓郁的茶文化,吸引着无数爱茶之人前来探寻。一进入古茶山,雨后的茶山如虎添翼,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茶香,让人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这些茶树大多有上百年的树龄,枝干粗壮,树叶繁茂,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图为古茶书标识牌介绍 王明玥 供图
沿着狭窄的小路走进茶园,脚下是一尘不染的小道,身旁是繁茂的茶树。仔细观察这些茶树,历史的沉淀尽收眼底,带队人员介绍到,贺开古茶山的茶树属于云南大叶种茶,具有芽叶肥壮、内含物质丰富等特点,是制作优质普洱茶的上好原料。一边感受环境的幽静,一边了解古茶文化的底蕴,随着脚步的深入,实践团成员们也抵达了瞭望台,在瞭望塔上驻足了许久感受着沃野千里古茶山带来的磅礴气势,让全体实践队成员叹为观止。

图为带队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古茶树 李思雅 供图
一场大雨,将大家带到了半山腰的拉祜族茶农屋舍,给予实践团成员一个机会对当地的茶农进行了访谈。在此过程中,了解到贺开古茶山上居住着拉祜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世代以茶为生,与茶树相依相伴,传承着古老而独特的种茶、制茶技艺。茶叶不仅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农们向实践团成员讲述了他们的生活和种茶经历。介绍到,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熟茶工艺较为复杂,由生茶发酵而成。他们说,种茶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事业,虽然辛苦,但没有太多贸易压力显得茶产业充满了乐趣。近年来,随着茶市场的兴起,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茶树的老化、病虫害的防治、市场的波动以及网络时代交易条件的限制等。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古茶山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开发电商人才,让贺开古茶的品牌能够越做越强。
在小茶庄里驻足了许久,实践团成员们品尝到了刚刚制作出来的贺开古树茶。端起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香气扑鼻。轻轻抿上一口,茶汤醇厚顺滑,回甘持久。小茶庄的茶农介绍到,贺开古树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发展,贺开古茶山的茶叶也逐渐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图为实践团成员品尝古茶 王明玥 供图
除了茶叶,贺开古茶山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实践团成员们与拉祜族居民相谈甚欢,从中了解民风民俗,生活起居,交流着各民族之间的相处方式,自始至终,一直为我们续茶,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民风的淳朴,至此,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勤劳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贺开古茶山,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族人民,让实践团成员流连忘返。
古茶园生态保护也是一大重点,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注意到了贺开古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采摘,部分茶园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带队人员告知,为了保护贺开古茶山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采摘数量、推广生态种植、加强森林保护等。同时,也呼吁广大茶农和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改造,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古茶山合影留念 张妍 供图
贺开古茶的品质卓越具有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层次感,其优异的品质使得贺开古茶在茶叶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众多茶友追捧的佳品。如今,贺开古茶山在保护古茶树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将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感受这片古老茶山的魅力与韵味。(作者:熊柯宇)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2024-08-06 18:08:24
2024-08-05 20:36:29
2024-07-31 21:42:4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