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从“实”出发,减“负”不减“质”
基层减负不仅要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还要深度思考基层减负如何“减”到关键处,把握好“减”与“不减”的平衡点,真正为基层松绑解压,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拧紧“总开关”,减“形式”不减“真情”。强化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强化政治体系,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政治路线、思 想路线、组织路线,把政治素养过硬、制度执行力强的干部选拔出来,放到重要领导岗位。当前,不少基层干部忙于会议检查,疲于材料填表,深恶痛绝于过度留痕、“纸上政绩”,却又无可奈何地深陷其中。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白白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却做成“表面文章”。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必将与民心民意背道而驰。基层减负要减掉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和“纸上谈兵”,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避免本末倒置,用真心多下村、多入户,以实地调研来代替“纸上调研”,在群众工作中自然留痕,减少台账的厚度,增加为民服务的温度,真真正正干出群众满意的政绩。
打出“组合拳”,减“负担”不减“落实”。整治形式主义要切实减负,不能为了减负而减负,让“整治形式主义”再次成为形式主义。基层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减负不是减服务,更不是减责任,最重要的是让基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务群众上,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而不是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形式化检查和表面工作中,让基层工作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质中去。基层干部要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思路,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干事创业,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把能力本领体现到干成事、干好事上。并且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群众路线,多听老百姓心声,多出接地气政策,多一些民生工程,少一些“政绩工程”。创新工作成效评估机制,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不唯上只唯实,让“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失去市场。
用好“指挥棒”,减“压力”不减“动力”。基层干部“减负”是过程和手段,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目标和结果。整治形式主义要在工作机制上下真功夫,在作风上立新规矩,依靠完善的制度改进问题,督促各级部门层层减负。减负工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整治形式主义,坚决落实基层减负政策,真正的为基层减负。要在减压力的同时注重添动力,优化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是指挥棒,也是形式主义问题的重要根源。优化指标设置,消除不尽科学、不太合理的指标,优选关键性、支撑性的指标,着力增强考核的牵引和撬动作用。改善考核方式,以实干实绩为导向,莫让“痕迹管理”变成“痕迹主义”,保证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抓落实,让有想法、敢担当的干部敢于事,营造实干担当、敢为善为的良好干事氛围。
基层减负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一“减”了之,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减少基层工作的压力和阻力,不断释放为民服务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开创基层治理崭新局面。(江文琪)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4-07 16:06:31
2024-04-03 18:43:31
2024-04-03 16:12:5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